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关爱上门工作计划(汇总19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送关爱上门工作计划(汇总19篇)》。
送关爱上门工作计划 第1篇
二是建立县乡“关爱女孩”联动助学机制。为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去年,该县设立了“关爱女孩公益金”,县财政每年专门拨款20万元,用于奖励扶助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今年开始,县乡联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奖励扶助金发放工作,对初、高中在读的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纯女户女孩实行奖励扶助金制度,解除贫困计生户女孩辍学之苦(高中在读学生每学期800元,初中400元)。该县还根据纯女户中考加十分的优惠政策,强化宣传、调查摸底、严格把关,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两年来,落实中考加分的对象共108人,其中有30人因享受加分政策而顺利进入重点高中继续学业。
三是建立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机制。该县找准实行计划生育与促进农村群众致富的切入点,根据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工作要求,实行了县直单位对计生户实行挂钩帮扶,乡镇机关和乡直单位实行联系帮扶,村“两委”成员、^v^员和致富能手带动帮扶的立体式帮扶。在帮扶对象上重点对二女户、独生子女户及患有手术并发症、后遗症的困难家庭开展帮扶。在帮扶效果上,该县建立了铁河乡万亩淡水珍珠养殖基地、生米?头生产帮扶基地、望城镇小桥村花卉苗木基地等26个“小康工程”示范基地,做到了乡乡有基地,村村有亮点,户户有项目的发展态势。
送关爱上门工作计划 第2篇
(一)党委、政府主导,搭建社会化帮扶平台
(二)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一是坚持“社工服务”理念,开展个案服务。以水井坊街道为例,个案管理中心深入推行“1+2”走访群众工作模式,将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致贫的“夹心层”困难群众纳入帮扶范围,建立完善特殊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库,按照“信息到户、真实准确,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他们实施“三级分类”帮扶,实现精准识别有据可查、精准扶贫有据可依。二是引入“心理学”治理模式,在专业服务过程中,通过创新性地开展心理障碍扶贫对象服务,挖掘和激发扶贫对象自身潜能,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实现扶贫对象自身应对困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三是以家庭帮扶为单位,突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展残疾人及家庭成员“支持系统”,建立社工服务项目,逐渐恢复和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三)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参与
创新“1+1+N”社会援助帮扶模式,让党员干部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由党员干部与扶贫对象帮扶结对,认领帮扶项目。二是整合爱心企业力量,弘扬社会责任。以街道党员干部为主体,定期拜访辖区爱心企业,收集反馈帮扶需求,为扶贫对象提供及时的帮助。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多样化开展贫困帮扶。通过社区义工、社区捐赠、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鼓励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中来,实现参与力量的最大化。
(四)项目带动扶贫,实现帮扶工作既“精”又“准”
按照分类援助、个的思路,推行“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扶贫,量身打造针对贫困学子、孤寡老人、重度残障人士、长期(突发)性疾病病人的“乐助展翅”“邻里互助”“乐助医疗”“大病救助”等援助项目,针对有心理障碍、技能匮乏、出行不便等居民的“心灵彩虹计划”“希望之旅”“暖心计划”等援助项目,用“群众点单、中心下单、干部接单”的“三单制”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二、锦江区“1+1+N”社会化帮扶模式的特色优势
(一)弥补政府单方开展扶贫工作的不足
成都市街道人口一般在5~10万,有些大型街道甚至多达20万人以上,每个街道相对贫困人口也有数百人(户),单纯依靠街道或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对困难群众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也无法及时跟进贫困动态,贫困帮扶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
由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社会组织,具有众多的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可以解决非传统性的致贫问题,例如家庭功能失调、社会功能缺失、心理障碍以及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形成的“等、靠、要”心理与行为能力。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手法,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改善困境人群的生存困难、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以多样化的帮扶项目为依托
…… 此处隐藏22928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b48C2pXVABcDVQ.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