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医疗保险纠纷的主要途径

导读: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途径有行政处理的方式、司法救济的方式、社会参与和监督的方式,有关解决医疗保险纠纷的主要途径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解决医疗保险纠纷的主要途径根据上述两类纠纷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联系

解决医疗保险纠纷的主要途径有行政处理的方式、司法救济的方式、社会参与和监督的方式,有关解决医疗保险纠纷的主要途径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解决医疗保险纠纷的主要途径

根据上述两类社会保险纠纷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联系,社会保险纠纷可以采取三种处理方式,即行政处理的方式、司法救济的方式、社会参与和监督的方式。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会保险费纠纷是产生社会保险费纠纷的根源,故本文将重点探讨处理该类纠纷所采用的三种救济方式的利弊。

(一)行政处理方式

1、行政处理方式中存在的瑕疵及改革初探

2001年,劳动保障部发布实施的《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下称《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经办机构未按规定审核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未按规定核准、支付、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等具体行政行为,可先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经办机构申请复查;对复查决定不服,或经办机构逾期仍未做出复查决定的,可向直接管理该经办机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向人院提起行政诉讼。

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下设的稽核部门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实施的行政行为并非、法规授权,而是一种依委托、有权限的具休行政行为,因此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时,即使如《处理办法》界定的由经办机构负责处理社会保险事务是一种授权行为,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通常是指作出被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所属的人民政府。

因此,如果依照《处理办法》将复查的权限归于社保经办机构,将行政复议权限归于直接管理该经办机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悖于执法权、监督权有效分离的法治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稽核部门的行政执法过当或不力行为,相对人应向直接受理该经办机构的行政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由行政部门组织人员或监督经办机构进行复查;对于复查决定不服或行政部门逾期未作出复查决定的,申请人可就稽核引发的行政争议直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采用行政方式处理未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的纠纷的益处

(1)因为社会保险费的按时足额征缴是一种法定的具有赋税性质的行政强制征收行为,将其作为一般处理不仅因仲裁时效过短而难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且也易引发用人单位运用时效逃避法定缴费义务等问题。虽然社会保险的办理一般是的内容,但由于社会保险的参加及其征收对象、征收时间、征收标准的强制性,双方当事人对社会保险的约定毕竟不同于劳动合同的其它条款。

实际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的参加和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并无选择的余地,无论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是否有约定,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均不产生实质影响。从立法趋势看,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交由行政机关专门负责是一种必然,《》、《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已对此作出了规定。因此,对国务院在此以前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应作限制解释。

(2)通过稽查、复查、行政复议等行政法律渠道处理该类争议,不仅在程序上更便捷有效,而且充分体现出社保稽核是一种公权利的行使,依据国际惯例和法理精神不宜设定时效制度、不受申诉时限的影响。因此,将未按时足额缴费产生的争议归为行政法律处理范畴,不仅还基金征缴的行政性以本来面目,更是社保基金管理的一项长足进步。

3、增强行政处理社会保险费纠纷的措施

(1)完善行政强制措施制度

在社保稽核中,除现有的强制检查制度外,还应增设强制保全制度。如,对于可能证明行政相对人违法与否或责任大小的证据予以扣押;对于可能丢失或以后难以取得而需要保全的证据当场登记造册,予以固定封存,责令当事人妥善保管;冻结行政相对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或其他帐户,以防转移资产,逃避行政强制措施的有效执行;查封或扣押相对人的财物,确保其给付义务的履行等。

(2)建立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在目前的相关规定中,稽核部门依委托无任何行政强制执行权,即使被稽核对象拒绝稽核或伪造、编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迟延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保经办机构也只有报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罚;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常也是诉诸法院行使强制执行权。这种体制不仅严重削弱了行政行为的强制力度,而且在程序上过于繁冗靡费,造成人力、财力的不必要浪费;加之时间上的拖沓,也会不可避免地为行政相对人规避或弱化其法律责任,阻碍或抗拒强制执行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斡旋的机会。

因此,应赋予稽核部门一额范围内的强制执行权力。如,在银行设立帐户的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稽核部门可依授权或委托通知开户银行强制划拨;当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生效的处罚决定时,稽核部门可依授权或委托对查封、扣押的财物予以强制拍卖等。

(3)启动行政强制执行罚制度

在社保稽核中,对于违法行为相对人均有加收滞纳金、加处罚款等规定,但实务中除征收滞纳金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试行以外,加收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等强制行为根本未有效实施,这也是社保基金管理不力、社保稽核缺乏威慑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社保稽核强制制度的完善应借鉴税务稽查的成功经验,重点启动行政强制执行罚制度,使社保稽核力度更大、威慑力更强,从而有效惩治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司法救济方式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会保险费纠纷,是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

第一,区分行政争议和劳动争议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纠纷一方是否为行政机关。劳动争议的双方分别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行政争议的双方分别是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人保险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包括行政机关,因而此类纠纷不可能是行政争议,只能是劳动争议;

第二,社会保险的办理往往是劳动合同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此发生的纠纷显然属于劳动。《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1条也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第(2)项还规定,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此即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未对社会保险的内容进行约定,双方因用人单位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会保险费发生的纠纷,也属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2、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会保险费纠纷当作劳动争议案件受理,即采用司法救济方式会产生下列弊端。

(1)判决结果难以明确、具体。

社会保险费的应缴数额是根据劳动者的月工资总额计算的,近年来由于企业工资分配自主权的加强和劳动者的不确定性,使得劳动者每月工资总额总是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导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每月应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各不相同。当人民法院判决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办社会保险时,判决主文难以对每月应补交的社会保险险种及其数额、补交时间逐一明确。且社会保险费缴纳数额的核定权应当属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关。

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不得不笼统地判决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交社会保险费。笔者代理的多起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在判决书的主文中均以“判决某单位为某人补交自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社会保险”为结论,而不提及应补交的具体数额。

(2)不利于判决的执行。

一般来说,民事判决是确定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民事判决所确定的权利享有者和义务的履行者仅限于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双方,即由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向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但在不交、少交或迟交社会保险费纠纷案件的判决中,由于社会保险费性质的特殊性,人民法院不能将用人单位未交或少交的社会保险费直接判给劳动者,只能判决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关履行缴费的义务,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关并非此类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直接履行判决的义务,所以,往往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却得不到及时执行。笔者2005年代理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申请执行过程中,某法院就是以主文中未明确应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具体金额而认为执行标的不明确,裁定不予执行。

(3)不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行政相对于司法,在价值取向上不同。行政具有效率优先性,贵在神速和有效。国家法律、法规既已规定了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不符合规定时,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则劳动者在其该项权利被侵犯时,依法寻求行政部门解决,更有利于其合法权利的及时保护。如果按劳动争议寻求司法救济,则必须经过“一裁二审”的漫长过程,即使其诉讼请求最终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结果还是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关为其补交社会保险费。如果由劳动者直接申请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则不仅可以避免“一裁二审”的复杂过程,且当劳动者对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不服时,同样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对其合法权利并无损害。

(三)社会参与和监督的方式

对社会保险纠纷的解决更要完善咨询、听证、投诉、争议处理的舆论监督制度,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到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来,使其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导向。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以案说法、专家咨询专核以及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劳动保障工作重点、法律法规执行中涉及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的主要问题,积极向劳动者、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保障。有条件地地方可以建立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咨询网站、咨询热线电话和专门的咨询机构,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服务,使用人单位懂得如何依法行事,使劳动者知道怎样依法维权,这将从源头上减少社会保险纠纷的产生。

苏州注册公司来源链接:http://www.0512c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b0bC2pSVgNWDF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医疗保险工作计划(汇总18篇)

    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实时调整工作策略,保持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精心准备的工作计划书范例,供您参考和参考。 医疗保险工作计划共26篇 篇一 农合医保工作是府管理职能的延伸,是医院中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集中的地方,是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核心。我

    2024-12-11 02:30:10
    47 0
  • 办理医疗保险介绍信(精选3篇)

    办理医疗保险介绍信(精选3篇) 办理医疗保险介绍信 篇1   :   兹有本单位员工(身份证号码)委托(身份证号码)前往贵处领取医疗返还基金,并办理相关事宜,请予以接洽,为盼!   20xx年x月x日 办理医疗保险介绍信 篇2   支行:   兹介绍我单位同志,身份证号:。前往

    2024-12-11 01:30:47
    47 0
  • 医疗保险单位证明范文(推荐5篇)

    医疗保险单位证明范文 第1篇 1.缴费基数和比例是怎样规定的? 缴费基数和比例仍执行现行的规定。用人单位以本单位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为基数,按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为基数,按2%的比例缴纳,由用人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

    2024-12-11 01:20:41
    52 0
  • 缴纳医疗保险比例是多少?

    一、交医保的是多少缴纳医保费用的比例:1。职工个人缴费比例:职工基本费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缴费比例。。。 交医保的比例是多少 一、交医保的比例是多少 缴纳医保费用的比例: 1. 职工个人缴费比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

    2024-12-11 01:19:59
    47 0
  • 医疗保险查询个人账户查询方法有哪些

    现在很多人都会买各种保险,例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车辆保险等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医疗保险怎么查询。在此,律师工作站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医疗保险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保险查询查询有哪些 说到医疗保险,很多人却不知道该如

    2024-12-11 01:16:09
    51 0
  • 什么是医疗保险

    导读: 医疗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

    2024-12-11 01:16:00
    4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