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能计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吗?

年终奖是用人单位每年度给予劳动者的奖励,发放时间往往为第二年年初。当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获得的年终奖能计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吗?

【基本案情】

王某于2014年2月入职甲公司,甲公司于2021年1月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王某不服该解除决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按照其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全部收入(包括在2020年度发放的2019年年终奖)为基数计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经其计算,甲公司应支付其赔偿金数额为40余万元。

2021年8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甲公司支付王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8万元。甲公司认可仲裁裁决结果,王某不服该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在计算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时,应当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应得的年终奖或年终双薪,计入工资基数时应按每年十二个月平均分摊。王某2019年年终奖的发放时间虽为2020年,但该奖金系由王某2019年提供的劳动而产生,不应计为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收入。据此,法院判决甲公司支付王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1万元。

【法官说法】

本案系一起涉及年终奖能否计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的典型案例。对于该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审查该年终奖对应的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具体期间,并按相应月数平均分摊,分摊后,属于离职前十二个月期间的金额应予计入,不属于该期间的金额应予剔除。

司法实践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方面的争议往往集中于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计算问题。在计算该平均工资时,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按照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应得工资进行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二是应得工资包括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还包括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亦包含由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所得税。

三是劳动者应得的年终奖或年终双薪,计入工资基数时应按每年十二个月平均分摊。

四是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五是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应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法官提示】

用人单位应依规制作、保存劳动者的工资支付记录,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表,并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工资支付记录表应当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劳动者姓名、支付时间以及支付项目和金额、加班工资金额、应发金额、扣除项目和金额、实发金额等事项。用人单位在发放年终奖时应明确款项性质及对应期间,以免发生争议。劳动者有查询本人的工资支付记录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予保护;若劳动者对本人的工资支付提出异议,用人单位应及时解释处理。

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本人的工资构成,及时查阅及保存工资支付记录。劳动者应了解本单位的工资支付制度及本人的工资构成;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送工资支付记录时,劳动者应及时查阅并保存,遇有问题,应及时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发送工资支付记录,劳动者亦可向用人单位提出查阅其本人工资支付记录。

双方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对经济补偿数额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不必要的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该经济补偿(N)=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离职前12个月的总收入÷12)×补偿年限;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该赔偿金(2N)=经济补偿×2。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均应了解上述计算方式,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劳动者应获得的经济补偿数额,切莫利用自身强势地位,“蒙骗”劳动者接受低于法定标准的款项;劳动者亦应对自己可获得的经济补偿数额有所预期,合法、合理主张权利。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9f0C2pRVwFTBF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经济补偿基数是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经济补偿基数是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的观点吧。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2024-12-11 04:03:26
    54 0
  • 达到退休年龄解除劳动合同能有经济补偿金吗

    问题解答: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如果开始依法领取退休金,不需要解除,而是直接终止劳动合同,此时没有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后,双方的消灭。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

    2024-12-11 03:42:38
    52 0
  • 能拿到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问题解答: 能拿到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劳动者依法单方面与公司解除;公司裁员的;无过错性辞退劳动者的;或者因公司被责令关系、撤销、吊销营业执照而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等。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

    2024-12-11 03:42:37
    51 0
  •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问题解答: 如果在期满时终止是因单位主动表明不续签,或者降低条件续签被拒而导致的,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每届满一年,单位需要向其给付一个月的工资。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

    2024-12-11 03:42:36
    55 0
  • 员工退休终止劳动合同,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问题解答: 因员工退休而依法终止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合同是因单位被宣告破产、被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而终止单位,单位才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024-12-11 02:58:15
    58 0
  • 职工主动离职有经济补偿金么

    问题解答: 职工主动离职的,一般没有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因单位的严重行为而单方面解约的,才有补偿金。补偿金是根据职工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来计算的,每满一年单位需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

    2024-12-11 02:58:15
    57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