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推荐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推荐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推荐

1、一问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释义: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2、一心一意[ yī xīn yī yì ]

释义: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3、一字之师[ yī zì zhī shī ]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4、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

释义: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5、以一知万[ yǐ yī zhī wàn ]

释义: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6、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7、映月读书[ yìng yuè dú shū ]

释义: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8、应付自如[ yìng fù zì rú ]

释义: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出处:邹韬奋《经历 英文的学习》:“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解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9、映雪读书[ yìng xuě dú shū ]

释义: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10、勇猛精进[ yǒng měng jīng jìn ]

释义: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出处:《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11、由浅入深[ yóu qiǎn rù shēn ]

释义:从浅到深。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12、引经据典[ yǐn jīng jù diǎn ]

释义: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出处:《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13、引锥刺股[ yǐn zhuī cì gǔ ]

释义: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14、盈科后进[ yíng kē hòu jìn ]

释义: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出处:《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15、鹦鹉学舌[ yīng wǔ xué shé ]

释义: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16、幼学壮行[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

释义: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出处:《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17、圆木警枕[ yuán mù jǐng zhěn ]

释义: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18、跃跃欲试[ yuè yuè yù shì ]

释义: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19、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

释义: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0、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2、朝乾夕惕[ zhāo qián xī tì ]

释义: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23、争分夺秒[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释义: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24、专心一志[ zhuān xīn yī zhì ]

释义: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出处:《荀子·性恶》:“今使途之人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25、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6、孳孳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释义: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7、自吹自擂[ zì chuī zì léi ]

释义: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出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28、左图右史[ zuǒ tú yòu shǐ ]

释义:形容室内图书多。

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29、坐薪悬胆[ zuò xīn xuán dǎn ]

释义: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30、坐以待旦[ zuò yǐ dài dàn ]

释义: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31、憎爱分明[ zēng ài fēn míng ]

释义: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出处: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907BWpXUwlV.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出自诗经的成语故事 人言可畏的成语故事

    出自诗经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今天私宠百科小编为您来介绍一个叫人言可畏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人言可畏的成语故事古代时青年男子仲子爱上一个漂亮的姑娘,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但是他们的爱情还没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而仲子忍不住思恋,想偷偷地去姑娘家幽会。姑娘告诉他

    2024-12-10 17:00:45
    50 0
  • 胡服骑射的成语故事

    胡服骑射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采取军事改革措施,学习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  却说赵武灵王一心想着发奋图强,他对谋士楼缓说:“我赵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林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

    2024-12-10 16:57:10
    37 0
  •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 一言九鼎指的是谁(毛遂)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当下形式危急,赵国的国君孝成王准备让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准备带着20个门客去完成国军的命令,在他已经挑了十九个门客时,还差一个定不下来。就在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一起去,平原君对他的能力抱有怀疑,

    2024-12-10 16:54:23
    48 0
  •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廉颇负荆请罪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负荆请罪的故事完整版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

    2024-12-10 16:53:54
    3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