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尼罗河上的那个白胖子,以及阳光下的罪恶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大侦探波罗是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也即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男主角。

他给大家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穿着白色探险套装,手持有点弯曲的拐杖,可爱又不失幽默,带有严重低地口音的胖子。当然,还有上译厂顶梁柱毕克老师的演绎。

但你要问我彼得·乌斯蒂诺夫老师的波罗先生有什么好的地方?他与新版肯尼斯·布拉纳版的优劣点在哪里?

这可不好回答。

因为彼得·乌斯蒂诺夫的第一部波罗电影,也是肯尼斯·布拉纳改编作《尼罗河惨案》是个足够扣人心弦的动态故事。这使得观众将大部分焦点聚焦于剧情走势上,演员不应该抢戏。因此彼得·乌斯蒂诺夫在《尼罗河惨案》里还是比较克制的。

不同于《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阿尔伯特·芬尼。据说他才是公认最符合原著的低地人波罗先生,据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对他很满意,只是对那撮过于精美的小胡子颇有微词。

这大概是原著作者比较满意的形象,但观众是不是满意就不好说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阿尔伯特·芬尼本人不太满意,这个妆容并没有多惊艳,但阿尔伯特·芬尼每天却需要几小时时间化妆,为此剧组专门找了辆救护车,能让阿尔伯特·芬尼穿着睡衣帮助入睡,在车上化妆。

但依旧把这位老演员烦得不要不要的,从此拒绝出演波罗。

费这么大劲,老版《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波罗先生惊艳吗?

其实看着很低调,除了小胡子确实显得过分精美了点,以及那一头看起来油脂丰厚的头发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阿尔波特·芬尼的表演才是重中之重。这点肯尼斯·布拉纳似乎对他的风格有所模仿,比如那演的略显浮夸的强迫症。

肯尼斯·布拉纳的最大问题在于故事性,是导演的锅,旧版对于波罗先生是知名大侦探这一点是通过上流社会之间日常的互相吹捧来娓娓道来的,这很容易淹没在一大堆恭维之中,尤其是大过年的,大家对这种场景应该非常熟悉。

而肯尼斯·布拉纳作为导演,选择了007模式,一开始就装了个大逼,而且还装的不大好,并没有显示出波罗作为侦探逻辑严谨的特点,反而有些“多智而近妖”!步子迈大了,真会扯蛋!

肯尼斯提前插拐杖这种近似于妖的举动似乎并没有为波罗先生的“智谋”加深多少。

而且肯尼斯·布拉纳的波罗强壮的有些过了头,怎么看也不像需要那根拐杖的主!

其实肯尼斯·布拉纳应该可以演绎出符合中国影迷标准的波罗的。

就是彼得·乌斯蒂诺夫那种,喜剧式的!

他在哈利·波特里的饰演的洛哈特教授就是和波罗先生很像的人设。

高贵的上流社会出身,看似优雅且精致的外表,藏着一颗逗比的内心,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尴尬且不失礼貌的愚蠢。

波罗先生不也是这样的人么?没错,就是举手投足间都显得不大聪明的样子。

这样有足够的反差萌,才能显示破案时波罗先生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洛哈特教授这个角色塑造的就挺成功的,如果用类似手法塑造波罗,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可惜似乎肯尼斯·布拉纳和我一样光顾着装蒜了!

他似乎完美的避开了彼得·乌斯蒂诺夫扮演的波罗先生的一切优点。

那彼得·乌斯蒂诺夫老师的波罗先生好在哪儿?

这就要看看他的那两部作品。

上面说了,《尼罗河惨案》是一起典型的动态案件,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样,情节是跌宕起伏,线索是会随着剧情发生变化的,随着时间线的推移还会产生第二个甚至第三个死者的。因此这里的波罗先生也没有那么多个人发挥。但彼得·乌斯蒂诺夫还是凭借优秀的表演让广大观众爱上了这个胖乎乎的侦探。

之后《阳光下的罪恶》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案子,就一个死者,一个现场,情节没有波动,演员们相对静止,只需要盘问一下口供就行了。

这就给演员们提供了相对广大的空间。

要知道这场戏里,演员的人设塑造是相当重要的,他不止提供了杀人动机,还担负着丰满人物性格的重任。要知道这部剧除了证词,也就没剩下什么剧情可言了。

波罗先生是这部戏的搞笑担当。

从一开始他在伦敦扭捏的希望保险公司给他加200吉令工资开始,到爵士船上十分尴尬的表示自己会晕船,再到岛上为了讨好灰姑娘琳达而变的那个拙劣戏法。蠢萌蠢萌的神态,憨态可掬的外形,以及不大聪明的表情演绎,都将波罗先生的憨厚的外表造成的愚蠢假象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最高潮的地方在于服装,以及与之相对专门设计的那场游泳戏。那件看起来就很搞笑的泳装还是彼得乌斯蒂诺夫自己设计的,先不提那日本高中生那样带上身的遮体泳衣,最经典的还是那双类似罗马绑腿的鞋。

当然他那件浴袍也很不错,有那么点西方人假象的“东方”风格。

当然只是服装,对于演员来说,表演才是最重要的。一定一定要去欣赏一下《阳光下的罪恶》波罗先生那场游泳的戏份。好吗!

你不会失望的。

对比肯尼斯·布拉纳那个纠结于对方领结歪不歪的强迫症来说,啥叫秒杀啊?

这就是!

当然其他人的表演也相当不错。

虽然大部分人可能认为《阳光下的罪恶》的诡计部分显得bug比较多。

尤其是那个由罗迪·麦克道尔饰演的作家布鲁斯特。怎么看都显得那么不协调,身为作家,却老穿着一身海员服,带着一顶看着就不伦不类的海军帽子。如果你看的是上译版,童自荣老师对他的演绎还很娘。

你猜对了,这个角色不存在于原著。

这版《阳光下的罪恶》也对原著进行了改编,但和肯尼斯·布拉纳(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不同的是,并没有增加什么动作戏份。主要是删掉或者合并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去掉了一些阿婆设置的障眼法,使得不在场证明的诡计本身显得更加突出一点。

其实改编的还是很合理的,尤其是删掉一下阿婆的障眼法以后,剧情的逻辑脉络显示得无比清晰,极大加强了观众自己参与推理的乐趣。

最大的槽点在于,很多人看后觉得剧场老板娘和风流登徒子雷德芬出海纯粹是个意外。但实际上并不是。

这是个装算点哈,记牢了。

剧场商加德纳夫妇是来央求死者阿莲那出演新戏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阿莲那的动向,在阿莲那拒绝他们之后,加德纳先生似乎有些迷茫,但加德纳太太显然还没有死心,想要试一试,因此才会跟进雷德芬去找阿莲那。

之后,大概就是以此作为筹码逼着阿莲那就范了。

所以她的出现并不是意外。而是被雷德芬精心设计的结果,影片其实也没有表现得很隐晦,可以看出雷德芬在四处晃悠,似乎在等什么人,慢慢悠悠的等人发现他,一点都不像约好了人急着赴约的样子。

雷德芬先生是英国演员尼古拉斯·克莱演的,这位老哥的演技在剧中看着略显浮夸,但可以说将登徒子款儿的英国渣男演绎的惟妙惟肖了。浮夸只是表象,正如波罗先生说的那样,过于浮夸,毫不掩饰,一点没有正常偷情男人的遮掩。这说明浮夸不过是剧情需要,但是要注意浮夸以外的表现,尤其是,雷德芬夫妇作为非上流社会的人士,他们表现与真实上流社会的人之间的些许差异。

当然本片中的阶级感并没有《尼罗河惨案》那么深,在那部戏里德国医生检查女佣尸体时甚至说出了“下等人的恩怨与我有什么相干”这样的话来。

本片的死者阿莲那是百老汇女演员,主要的恩怨圈子也来自于暴发户之国美利坚,因此没有欧洲传统封建国家的阶级性那么明显。但是像加德纳先生这样的剧场老板为代表的资本家与雷德芬夫妇的谈吐和气质方面还是相差甚远的。

尤其是雷德芬先生,剧中他那浮夸的登徒子造型以及大量的泳裤半裸造型都是那种无法用华丽包装来营造气质的造型。全靠尼古拉斯克莱的精彩演绎,让身穿华丽西服的雷德芬先生在俊郎的外观下怎么看还是一副下等弄臣的风骚模样。

泳裤半裸状态就更别提了,007的魅力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的。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丹尼尔·克雷格在《皇家赌场》中的相同造型,大家都说这是新千年007最大的魅力展现。

如果那时候你看过《阳光下的罪恶》,看过那风骚无比又俊郎结实的雷德芬先生,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的。

要说俊男嘛,在现在00后小姑娘心目中的“上古时期”。你可以着重推荐他们这几个。

像阿兰·德龙或者让保罗·贝尔蒙多这类法国顶级大明星就算了。

咱们装算要装点有气质的,有代表性的。

比如《阳光下的罪恶》里的雷德芬先生,优雅而风骚。犹如上流社会里游刃有余的顶级骗徒。旧版《尼罗河惨案》里的道尔先生,相比于雷德芬,没有那么风骚,像是个涉世之初的小男孩,当然现在有个专业名词叫小鲜肉。这个等聊尼罗河的时候再说,他可是幕后大boss,以及《茜茜公主》里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那是真上流社会!欧洲最顶级的那种,哈布斯堡家的。

对比一下这三位,看看上古时期的帅哥们是什么样的魅力。

应该说电影里塑造的最好的角色是肯尼斯一家,尤其是灰姑娘琳达。肯尼斯先生在这个“恶魔之岛”上算是仅存的正派人,与妻子是结发一辈子的那种感情,与女儿琳达相依为命。奈何老婆死得早。肯尼斯先生着墨其实不多,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一个凶手去刻画的。

但是肯尼斯先生还是依靠自己的角色魅力稳住了阵脚,做为一个忍气吞声的丈夫,同时又是个爱护女儿的慈父,以及一个坚持自我保守价值观的清教徒,肯尼斯先生这个角色还是演绎的相当立体的。

琳达这个灰姑娘的角色就更加出彩了,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琳达看到风骚无比的雷德芬先生还是有那么一点憧憬的,面对作家对自己继母献殷勤时的愤怒,以及老板娘达芙妮的调侃时忍住怒气回归彬彬有礼的态度,小演员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青春叛逆期的上流社会有教养的姑娘,面对生母离世和恶毒继母时的困惑与迷茫。

阿加莎·克里斯蒂对于配角的刻画是很见功底的,在本片中尤其是对灰姑娘琳达的刻画,值得重点注意哦。

最后谈谈诡计,作为一部侦探悬疑片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不应该剧透的部分,理所当然要放在最后。

其实如果你已经经历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这种惊险刺激的动态故事,这次一个死者一个现场的故事会显得浅显直白,但好处是故事相对完整,一开始就将全部线索和盘托出,能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而且还很好猜,基本走的是“最不可能”作案的人就是凶手,最铁证如山的不在场证明就是伪造的路线。

因为偶然形成的不在场证明虽然看似牵强,却符合逻辑,而精心准备的证据则显得过于完美了。

当然影片还是有bug的,尤其是原著党颇为不满。

如果有心研究的话,你可以对比一下原著。这也是看侦探悬疑电影的乐趣之一。

也算是在新版《尼罗河惨案》上映之际做个小功课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邑人电影院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8c4B2paUQdWAlc.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4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04月12日

相关推荐

  • 国人最喜欢看的外国电影

    以下是深受国人喜爱的外国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在狱中自我救赎并最终越狱的故事,展现了希望与坚韧的力量。 - 《阿甘正传》: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影片充满励志与温情。 - 《美丽人生》:犹太青年圭

    2025-04-12 08:57:02
    33 0
  • 凶手在众人面前杀了女富婆,所有嫌疑人都不在现场,谁是凶手?

    话说一位有钱任性的超级富婆晒太阳时被杀,身边很多人都有杀人嫌疑,却都有可信的不在场证明。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侦探波罗的脚步,一起寻找凶手。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叙利亚,一位考古学家挖到了施洗约翰的坟墓,超级兴奋,于是立刻邀请家人朋友前来参

    2025-04-12 08:54:02
    80 0
  • 《大侦探波罗》(Agatha Christie's Poirot)

    如此通情达理、长相帅气、说话直率的小伙。海蒂夫人为何要怕他?有这样的一个朋友不应该很高兴吗?看来其中必有猫腻。随后众人折回了纳斯庄园,马琳的母亲也被告知这一噩耗。她们一家人一直都在为庄园工作,虽然马琳性格恶劣又不爱上学,整天待在外面围着男朋友转,但要真没了

    2025-04-12 08:51:02
    27 0
  • 一辈子做少女,未免也太腻了

    早两年,遇见小屁鞋脱口而出喊我“阿姨”,还有点气。但到今年,似乎已经佛了,内心毫无波澜。毕竟熊孩子的妈如果27、28岁,我也确实到了人家妈的年纪。不过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变老这件事,我好像没前两年那么care了,有一种莫名的神奇的自信。笃信三十、四十岁的自己,会比

    2025-04-12 08:45:01
    49104 0
  • 推荐大侦探波洛电视系列剧中必看的十部剧,每一部都可封神

    世界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平生著作等身,她创作出来的大侦探波洛在世界悬疑推理领域是神一样的存在,与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同为最著名的侦探。阿婆创作的关于波洛的小说卷轶浩繁,几乎都是精品,根据阿婆这些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也非常之多。1989年,兰尼雷等人

    2025-04-12 08:42:02
    2505 0
  • 《妖猫传》:非常混乱,非常妖娆

    如果陈凯歌从来没拍过《霸王别姬》,那么今天对陈导的评价便会完全不同。这是一位早年以《黄土地》、《孩子王》等文艺片成名的艺术型导演,后来转型拍过《无极》等算不得成功的商业大制作,近年作品则是《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道士下山》等几部在市场中反响平

    2025-04-12 08:39:02
    84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