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筋、亲嘴烧、豆皮、臭干子……还记着儿时吃过的这些五毛钱零食吗?如今,“辣条一哥”卫龙也要上市了。
近日,据港交所文件显示,卫龙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和瑞银为共同保荐,保荐阵容可谓豪华,此次卫龙上市拟募资10亿美元。
事实上,这是卫龙第二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第一次是5月12日,但按照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申请企业递表加施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招股书就自动失效了,便有了第二次提交申请。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数据显示,在5月份第一次提交上市申请之前,卫龙就已拿到中信产业基金、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红杉资本中国等知名机构的投资,金额达35亿元,也是卫龙公开的首轮融资。
此次融资过后,有投资业人士预测,卫龙的估值高达600亿元,如果以11月16日的收盘数据来看,600亿的估值轻松超过洽洽(277.5亿)、三只松鼠(151.38亿)、良品铺子(178.8亿)三家同行的总和。
享受高估值后,卫龙的赚钱能力也浮出水面。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2020年卫龙销售收入41.2亿元,净利润高达8.19亿元,让消费者惊呼,原来平日吃的小辣条也能做出大生意。
国民辣条是谁的?
说辣条是垃圾食品,相信没人会反驳,但是依旧是很多人的心头所好,除了辣条那兼具甜麻辣的口感,让人上瘾,更重要的是,小小辣条,承载太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
无数人童年回忆中的经典款卫龙辣条
图源:微博@卫龙美味
辣条又叫大面筋、素牛筋等,其实就是一种调味面制食品,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类为主要原料,再加食盐、糖、油、辣椒和食品添加剂等制成。
只是大家想不到,曾经5毛钱一包的卫龙辣条,如今,辣条还在,但是价格涨了10倍,如今还要冲击“辣条第一股”,试图惊艳所有人。
当然,卫龙辣条除了价格涨了,品类也丰富了,目前,卫龙的产品主要有三类,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如大面筋、小面筋、亲嘴烧、豆皮、魔芋爽、辣牛肉等。其中,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二者占的比例高达93.6%,可见,卫龙对辣条的依赖程度之高。
卫龙生产的一系列零食
图源:微博@卫龙美味
在提价、扩充品类之中,卫龙也从名不经传的辣条小厂,成长为国民辣条品牌。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0年的零售额计算,卫龙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5.7%,是第二名的3.8倍。
作为“辣条一哥”,卫龙的赚钱能力也是很优秀。2018年至2020年,卫龙营收以22.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0年营收达到41.20亿,净利润达到8.19亿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34.7%提升到2020年的38%,领先于行业内其它品牌。
而据商务部报告显示,2020年,辣条品类年产值将近600亿元。再看卫龙的市场份额,不难看出,即便已经成为龙头,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图源:网络)
这对卫龙的管理团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卫龙公司的创始人是湖南平江的刘卫平和刘福平两兄弟,曾经也是典型的草根创业者,此前一直是高中学历,直到2017年7月,才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拿到重庆西南大学的行政管理学学位。
卫龙核心管理层的5名董事,更是被刘卫平家族牢牢把持着。除了负责销售和营销的副总裁外,其他高管都是两兄弟的亲戚。公开发行前,刘卫平家族持有92.17%的股份。
随着卫龙上市,刘卫平两兄弟的身价也看涨。根据10月27日出炉的《胡润百富榜》,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以280亿身家并列总榜单第223位,成为河南省第二富豪,河南漯河市首富。
卫龙创始人之一刘卫平 图源网络
可以说,卫龙是国民的辣条,但卫龙更是让刘卫平家族致富的辣条。
发展秘诀
不难看出,小小辣条不仅支撑起了一家估值600亿的准上市公司,还造就了两个市级首富。所以,辣条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换言之,卫龙到底靠什么撑起这么高的估值,并甩开同行一大截?
对于卫龙辣条,相信大部分人是又爱又恨,明知道它是垃圾食品,但隔一段时间不吃,竟会有点馋。这不仅因为卫龙辣条是有着童年记忆的休闲食品,更多的是,卫龙辣条中的20多种添加剂通过特殊工艺处理,营造出兼具甜麻辣的口感,容易让人上瘾,也让卫龙辣条成为消费者会反复购买的休闲食品,这种消费粘性不是任何品牌都能做到的。
到底是哪些人在买卫龙呢?招股书显示,9成以上的卫龙消费者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其中5成以上的消费者为25岁以下年轻人。这也意味着,卫龙不仅是占据了80、90心中的童年,也捕获了“Z世代”群体的味蕾,而他们也是当下各大厂商争夺的客群。
这背后与卫龙如火纯青的营销分不开。想当年,公司发展初期,即2005年,央视一则平江某面筋厂在辣条中非法添加防腐剂的爆料,引发了媒体对辣条生产乱象的报道,一时间,社会上谈辣条色变,不少辣条企业在这场风波中倒闭,卫龙发展也遭受重创,但当时卫龙的危机化解策略就是一场整合营销:请明星代言、请专业拍摄团队全天24小时到生产车间记录每个生产环节,进行透明化传播,消除消费者心中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自那以后,卫龙的营销全面开花,不仅采用地推团队到加工厂附近的商店、超市贴海报,还在线上玩起了跨界营销,如2016年邀请暴走漫画签约演员到生产间,做了一场《辣条是如何炼成的》的淘宝直播;还推出卫龙的Excel版猎奇广告;甚至模仿电影《逃学威龙》又拍了部《逃学卫龙》;模仿苹果、小米等手机品牌,推出一堆营销活动。
卫龙模仿苹果风制作的官网页面 图源网络
千奇百怪的营销活动数不胜数,也成功让卫龙出圈,卫龙甚至被戏称为“被辣条耽误的广告公司。”
花式营销也成了卫龙的显性发展之道,营销费当然也没少花。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卫龙的销售费用从2.35亿元增加到3.71亿元。其中,推广及广告费用也从2680.9万元增至4665.8万元,其中,2020年广告费同比增长超过50%。
不过,话说回来,细数国内其他休闲食品品牌,哪家不是在重金砸营销推广,真正让卫龙甩开同行的秘诀是庞大且稳固的线下经销网络,且7成处于下沉市场,与卫龙产品定价相符,这才是辣条一哥的隐形秘诀。
卫龙出品的行李箱周边
图源:微博@卫龙美味
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卫龙线下经销商的销售占总营收90.7%。截至2020年12月,卫龙在中国的经销及销售网络包括1950名线下经销商及57万个零售终端,其中约70%的零售终端位于下沉市场。
此外,另一个容易忽视的原因是,卫龙生产选址带来的低廉生产成本。很多人不知道,刘卫平兄弟虽然是湖南平江人,但卫龙的生产地在河南漯河。
一直以来,漯河市有“中国大厨房”之称,不仅有本土企业双汇,中粮集团、旺旺、福建的盼盼等都在漯河建了厂子,原因无他,只因这里粮食产量大,产业链齐全,企业生产、交易成本低。
上市即巅峰?
从1999年建厂至今,卫龙走过了20多个年头,融入了不少年轻人的青春记忆,卫龙在一轮轮的产品升级中,登上“辣条一哥”的宝座。
如今正在冲刺辣条第一股,获得600亿估值,也备受资本关注。但放眼未来,卫龙的隐忧确实不少。
产品竞争力永远是是食品领域的核心。抛开国民零食的标签,辣条本质就是一种调味面制食品,其中,各类食品添加剂多达20多种,制作技术工艺本身门槛并不高,可替代性强。
国内辣条相关企业越来越多
技术门槛不高可以从卫龙的研发投入得到佐证。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是过去3年最高,为2400万,研发投入占比为0.65%,甚至不如涪陵榨菜(0.95%)和海天味业(3.12%)。
尽管这几年,卫龙不断丰富产品池,降低对辣条的依赖,但依旧改变不了对辣条依赖高的事实。
小小辣条,市场规模确实不小,据国金证券预测, 2026 年,辣条行业规模有望达到949亿元。但遗憾的是,辣制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卫龙即便成为龙头,其市场份额不到6%。如果放在所有休闲食品公司中,卫龙零售额的市场份额更低,不到2%,况且这还是多年努力的结果,可以想像,短期内通过加深护城河来提升市场份额并不乐观。
在休闲食品领域,与产品竞争力相伴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卫龙也曾因产品不合格屡登上食品安全抽检黑榜,因此而引发的产品责任纠纷司法案件也不少。
卫龙辣条抽检不合格的相关报道
跳出产品层面,从公司未来规划发展层面,市场担忧,卫龙会不会面临上市即巅峰的困局?毕竟,当前,市场对新股并不友好,破发颇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去年卫龙的净利润率远远高出三只松鼠、洽洽、良品铺子等休闲食品同行,但从营收绝对值来看,卫龙并无优势,以去年的数据为例,卫龙食品营收为41.2亿元。远低于三只松鼠(97.9亿)、良品铺子(78.9亿)、洽洽(52.9亿),但别忘了,卫龙当前享有的估值却高于这三家同行的市值总和。
曾经大火的三只松鼠历经风波后,如今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图源:三只松鼠官网
事实上,这三家同行的市值也曾经历过高光时刻,只不过是在经历了几波前期资本股东减持后,市值才缩水至今。以网红零食三只松鼠为例,其市值也到过350亿的高峰,只是去年开始,被IDG等股东连续减持套现后,才一步步缩水到如今的不足100亿。
所以,顶着“辣条一哥”的光环,享受着行业高估值的卫龙,能否打破资本对这类网红休闲食品的投资路径,看上去有点悬,不过,也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86dAgQ8VgNUB1xR.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