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透镜的总结 第1篇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1、幻灯机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事项:幻灯片要倒着放(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2、照相机成像物点: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思考1:照完集体照照单人照(相机离人近些,暗箱拉长)
思考2:照片中部分人没有进入镜头(相机离人远些。暗箱缩短)
3、放大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生活中透镜的总结 第2篇
1、放大镜: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可将较小物体放大,但物体必须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所呈现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利用凸透镜成一个放大的像
3、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像,来自物体的光最终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胶片能感光,所以能成实像)
4、显微镜:由两块凸透镜组成,被观察物体经物镜放大的实像落在目镜焦距内,看到了再次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望远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由凸透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缩小的实像,在目镜焦距内形成放大的虚像;物镜越大,可使远处物体看上去更明亮;物镜与目镜距离应不大于两倍凸透镜焦距之和;望远镜中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生活中透镜的总结 第3篇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和透镜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84cC2pWXARcAlE.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