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爱的传承:母亲捐肝、弟弟献肾,肝肾序贯移植续写生命奇迹

2024年11月2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肾病中心又取得了一项重要医疗技术突破,为体内存有高水平预致敏抗体的李明(化名)成功实施了复杂的肝肾序贯移植手术。

十五年前,李明因母亲捐肝重获新生,如今,身患尿毒症,弟弟献肾再行亲属肾移植手术,面临重重考验:母亲来源的移植肝能否保持稳定?弟弟捐献的肾脏能否成功开启新的生命篇章?李明经历了什么?

命运之问:坎坷人生路,坚韧铸辉煌

李明,现年43岁,15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肝衰竭几乎夺去了他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的母亲毅然决然地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肝脏,让李明得以重生。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李明的生命轨迹,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尽管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病痛,李明并未被打倒,反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最终完成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学业上兼修并进,还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成为重庆市引进的高端人才,凭借着智慧和努力,李明成功创业,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造福了无数群众。

然而,就在李明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十八年前的IgA肾病逐渐进展为尿毒症,他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他的身体和事业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血液透析的半年里,李明身心俱疲,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倒下,因为身后还有几百号员工等着他带领前行,自己的家人也需要他的守护。

血脉情深:兄弟情深似海,共渡生命难关

就在此时,亲情的力量再次显现——李明的弟弟挺身而出,主动提出进行配型检查,并愿意为哥哥捐献肾脏。“我不救他谁救他?”弟弟坚定地说。15年前,是母亲用她的肝脏给予了李明第一次重生;现在,轮到了弟弟,用一颗健康的肾脏,为哥哥带来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挑战高难:肝与肾的双重挑战

李明深知自己的病情复杂,这类移植手术相对少见。在亲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经过详尽调研后选择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肾病中心。该中心认真评估后确认,弟弟的身体状况符合捐肾条件。然而,配型结果显示李明体内存在大量HLA抗体(II类抗体高达83%),且可能攻击弟弟的DQ4位点,术后存在极大的排斥风险,使移植肝和肾面临失功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明带着不安询问张克勤主任:“张主任,我的抗体水平这么高,是不是不适合进行亲属肾移植呢?”张主任回答道:“虽然这类手术全国没有可借鉴的案例,但我们中心已有处理高致敏受者并成功肾移植的经验,并有信心通过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应对这一挑战。”这番话给了李明和他的家人极大的信心与希望。

移植团队精准施策:手术、康复难关逐一化解

中心团队仔细分析并讨论了李明的检查结果,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旨在将体内的抗体水平降至安全范围。术前,医护人员对李明进行了精细的免疫吸附和多次血浆置换治疗,清除了可能引发排斥反应的抗体,并使用利妥昔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药物进一步降低排斥风险。最终,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李明成功接受了弟弟捐献的肾脏,顺利度过了手术关卡。

免疫吸附治疗

鉴于李明的乙肝及暴发性肝炎病史,加之术后免疫功能极为脆弱,如同岌岌可危的堤坝,随时面临崩溃的风险,医护团队高度警觉,密切监护以防乙肝病毒复燃和移植肝脏功能异常,危及生命。此外,李明仍需应对排斥反应、感染等后续挑战。中心医护人员为他量身定制了术后抗排斥和预防感染方案,并持续监测抗体水平。得益于精心治疗和护理,李明平稳渡过了危险期,肾功能逐渐恢复,身体状况趋于稳定。最终,弟弟在术后第3天出院,李明也在术后第11天顺利出院,重获新生。

术后查房李明正在看书

爱的轮回:十五年亲情接力,生命奇迹再续

经历两次器官移植的李明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不易。出院之时,他紧握张克勤主任之手,心中充满了对医护团队与家人的深深感激。张主任对他寄予厚望,鼓励他带着家人的爱,继续传递温暖。

从十五年前李明母亲的捐肝救子,到如今弟弟捐肾救兄的壮举,不仅验证了亲属肾移植的安全高效,其快速恢复、低风险等优势,也为更多的尿毒症家庭带来了希望之光。在最艰难的时刻,爱与希望从未缺席。李明及其家庭的经历,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新生,也为无数身处困境的家庭注入了希望与勇气。

李明康复出院,亲手写下感谢信

医学的新突破:高志敏患者的肝肾序贯移植

重医附二院自2021年获得移植资质以来,肝肾移植的数量与质量连续三年位居重庆之首。此次成功挑战高致敏患者肝肾序贯移植的案例,彰显了该中心在抗体处理与综合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该中心致力于成为西南地区领先、全国一流的移植中心,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董蓉莲)

来源: 光明网

本文来自光明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7d7B2pVVgRdAF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04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04日

相关推荐

  • 给近三年最好10部刑侦剧排个名:《我是刑警》仅第5,第1名没争议

    没想到,2024年临近末尾,国产刑侦剧却烧起了一把猛火。先是潘粤明主演的《白夜破晓》。前作《白夜追凶》曾登上网剧之巅,观众喊了7年,这部续作终于姗姗来迟。有网友感慨,当年和女友第一看第一部,第二部播出时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随后《我是刑警》登陆央视,掀起收视热

    2025-01-06 18:30:02
    155759 0
  • 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

    二〇二四,时代取景器中的“同框”■解放军报记者 孙伟帅时光马上又走过一年。此时此刻,时间的意义变得备受瞩目,也令人倍加感怀。我们即将告别的,不仅是过去的365个日出日落,更是在这365个日日夜夜中种种的经历。它们,或是你穿越风浪的跌宕起伏,或是你迎难而上的满面风

    2025-01-06 16:21:02
    45 0
  • 《日班猎人》暗影下的激战与命运转折,终极对决与光明守护

    巴德心急如焚,他深知必须尽快找到妻子和女儿的下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凭借着猎人的敏锐直觉,他开始追踪吸血鬼留下的蛛丝马迹,一路追查到了一个废弃的工厂。 在工厂里,巴德遭遇了奥黛丽女王手下的重重阻挠,各种强大而诡异的吸血鬼向他扑来。但巴德毫不畏惧,他利用工厂

    2025-01-05 07:33:01
    881 0
  • 深描边疆卫士的精神世界——评王族长篇小说《零公里》

    傅逸尘王族曾创作大量反映新疆自然生态和边防军人日常生活的散文,他擅于捕捉细节,从微观层面切入生活现场,体察鲜活的经验和生命的温度。他的散文有对高原艰苦孤寂生活的长期守望,有对边防军人内心的真切共鸣,有关于情感和精神的本质探寻。在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

    2025-01-04 00:51:01
    151 0
  • 解码5亿多年前的生命密语——澄江化石地发现40年纪实

    澄江化石地,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它向人们打开了一个远古海洋中的生命世界,首次真正揭示了地球早期最伟大的生物多样性创造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全景。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5.18亿年前,云南省东部地区是临近赤道的一片汪洋

    2025-01-04 00:48:02
    1635 0
  • 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展现新气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唯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

    2025-01-04 00:45:02
    21590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