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法律上行政法司法解读)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行政法是人们按照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对规定在各类法律文件中的法律规范进行划分的结果,是调整由于行政活动而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单理解,就是调整民与官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一) 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是首要原则,包括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法律依照授权活动。比如法律没有授予税务机关居留权就不得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行政拘留这事儿得公安去做。再比如,交警应严格按照交通法规对违法者进行罚款,不能说人家骑个自行车就说人家没有驾驶证。

(二) 合理行政原则,只要注意两个字“比例”。 比例原则强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要选取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来实施。除此之外,还要遵守公平公正,比如说高铁上两人吸烟,你不能一人罚500,一人罚2000。

(三) 程序正当原则,包括行政公开、公众参与和回避。行政公开指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回避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 高效便民原则,包括行政效率和便利当事人原则。行政效率主要强调行政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过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的延迟。便利当事人原则,指的是要减轻当事人的程序负担。

(五) 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

(六) 权责统一原则,指的是法律在赋予行政机关权力的同时,实际上也赋予它义务和责任。行政机关不履行其法定职责或违法行使职权,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官与民之间的关系)

(一)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它既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注意是组织不是个人)

行政机关包括哪些?

行政机关包括政府(国省市县乡)及职能部门(例:xx市人民政府xx局)、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机构,它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行政公署、是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

第二类是区公所,是由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

第三类是街道办事处,是由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

派出机构则不同,其实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派出的,比如由公安局派出的派出所,由税务局派出的税务所等。

被授权组织常见的是国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例如,某高校为毕业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此时高校为被授权组织。

(二) 行政行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官管人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为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而实施的对相对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太绕脑袋就不要记了,记“官管人”)

(三) 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一般都具有以下效力:

1.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效力。(被处罚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不服,也要先缴纳罚款,再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救济。)

2. 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具有相对稳定性,非依法不得随意撤销和变更,又称为不可变更力。(意思就是不准朝令夕改)

3. 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所产生的约束力量,有关人员必须遵守和服从。

4. 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对无故不履行义务的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有权依法采取一定的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来源:各地高院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755C2pXXAVdBFI.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哪些(行政法与诉讼法的形考)

    行政行为的撤销,既涉及到行政行为的公信力、稳定性,又可能牵涉到相关利害关系人权益的变化,故撤销行政行为宜秉持慎重、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原则,并确保其实体合法。本文将针对行政行为撤销常涉及的部分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对于行政行为的种类,学理上一般将其划分为授益性行

    2024-12-11 03:42:49
    54 0
  • 行政法利害关系人是指哪些人

    律师解答 行政法利害关系人是指竞争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相邻权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知识产权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契约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人格权、身份权关系中的利害关系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

    2024-12-11 03:31:22
    53 0
  • 行政法课程总结(精选16篇)

    行政工作的责任范围涉及广泛,需要有全局观念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管理者的行政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课程总结 篇一 1、要有自信,自强,用心主动学习。 2、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程序设计的信心。 (2)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认真

    2024-12-11 01:24:15
    50 0
  • 行政法案例分析(行政法案例简介及裁判结果)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签订行政协议后,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按照协议约定全面履行义务,行政机关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义务的即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协议中没有约定违约金条款或者定金条款,也不排除人民法院可以就行政机关的违约责任判决金钱赔偿。 【裁判文书

    2024-12-10 23:23:15
    47 0
  • 行政法比例原则的理解(简述行政执法比例原则三要素)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行政法是人们按照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对规定在各类法律文件中的法律规范进行划分的结果,是调整由于行政活动而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单理解,就是调整民与官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

    2024-12-10 23:23:15
    54 0
  •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行政法在事业单位公基法律中一直是一个比较晦涩和难以理解的学科。学习行政法的难点在于,它离生活比较的远,因此没有直接的体会。但是,通过对于基本概念的梳理能够帮助初学者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行政法的概念 所谓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

    2024-12-10 23:23:15
    40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