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1篇
1.系统设置
取30个1L容量的大烧杯,洗净。将生长态势比较一致的5种植物从清水中取出,植物根部用15%的双氧水灭菌处理10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按照每组湿地植物湿重相等的原则,放入大烧杯。将烧杯分成5组,分别栽种香蒲、绿萝、青岛藨草、酸模、毛茛,每一组由两小组组成,栽种香蒲的两小组编号为X和X0,栽种绿萝的两小组编号为L和L0,栽种青岛藨草的两小组编号为Q和Q0,栽种酸模的两小组编号为S和S0,栽种毛茛的两小组编号为M和M0,每组中前者中加入250ml 自配污水,后者作为对照加入等量的自来水。
2.测定方法
磷酸酶测定方法
根中酸性磷酸酶: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 ml。
具体方法:取配置好的pH 为的·L - 1 醋酸钠缓冲液70ml ,以之为溶剂配成浓度为·L - 1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 酶反应液,加入 ml酶液后将其用黑纸包裹,置于25 ℃下培养1小时。向其中加入1ml3N NaOH 溶液,以终止酶促反应,使用α-186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5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鲜根水解pNPP 生成的pNP量来表示酶活性(μg·h - 1·g - 1鲜根)。
根中碱性磷酸酶:测定方法与酸性磷酸酶的类似,唯一的区别是酶反应液是由Tris-HCl缓冲液(pH = ) 配制的。
水中酸性磷酸酶:取 ml污水作为水中酸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酸性磷酸酶。
水中碱性磷酸酶:取 ml污水作为水中碱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碱性磷酸酶。
脲酶测定方法
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H7),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 ml。
具体方法:取适量的干净试管,并给试管编号,依次向其中加入2 mL mol/L 尿素 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然后将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锅中,并预热5 min。1号管作为空白对照,向其中加入 mL 水,向其余试管分别加入 mL酶液,将所有试管混匀后在37 ℃水浴锅中恒温水浴条件下反应5 min。在反应结束后向各个试管加入 mL 10%三氯乙酸使反应终止。取其中的1 mL 反应液,加入9mL 蒸馏水稀释反应液,摇匀后先加入 mL 10%酒石酸钾钠反应一会,再加入 mL 奈氏试剂显色。在波长420 nm时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1 号管作对照。最后做出硫酸铵浓度标准曲线,据此方程计算酶活, 测得铵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拟合方程为OD420=(R2=)。
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 mL的污水。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2篇
同样每隔48小时测定湿地植物根内及水体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变化情况见图2-1~图2-15。
由图2-1可知,不同湿地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种湿地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且空白对照组中的该酶的活性高于污水处理组中的活性,两者之间的差距随时间增大。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的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先剧烈下降后缓慢增多或保持较小幅度的变化。在香蒲、青岛藨草和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波动较小,香蒲和青岛藨草中的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酸模中的趋势是随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在后期增幅较大。总体上5种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青岛藨草,接着是毛茛,最后是酸模。
图2-2可知,整体上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大体上呈增加的趋势,且在96小时至144小时之间根中脲酶活性增加显著。5种植物的空白对照组中的根中脲酶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的根中脲酶活性波动较大,毛茛、香蒲、青藨和酸模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增加,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下降后增高再略有下降。总体上对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酸模,接着是青岛藨草,最后是毛茛。
由图2-3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毛茛、酸模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香蒲和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除了香蒲的污水处理组中出现先下降再升高,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在逐渐增大。
由图2-4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毛茛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和酸模、青岛藨草的污水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由图2-6和2-7可知,总体上,除了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在后期出现下降,5种湿地植物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均有上升的趋势,在后期有较大增幅。毛茛的污水处理组、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毛茛的空白对照组中,酸模的污水处理组和绿萝的空白处理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酸模的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基本上,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水体中脲酶活性大于空白对照组中的。
课程名称:
学生学号:
所属院部:
(理工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xx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环境噪声测量实验实验学时:4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3篇
实验报告要求
1.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 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数据使用钢笔、圆珠笔不得使用铅笔。
3.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 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格式
1.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 实验题目;
3. 目的要求;
4. 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等)、用具名称;
5. 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即要写出原理依据的公式名称、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公式成立的条件。画出电路图、光路图等;
6. 实验内容:应包括主要实验步骤、测量及调节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释等;
7. 数据处理: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写出处理过程及误差。
8. 结果讨论:写出结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9.作业题。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4篇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相位调制(二进制),绝对移相键控(PSK 或CPSK)是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选择开关通断控制载波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
(一) PSK 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 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电原理框图,如图6-1 所示。
1.载波倒相器
模拟信号的倒相通常采用运放来实现。来自 载波信号输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在输出端即可得到一个反相的载波信号,即π相载波信号。为了使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的幅度相等,在电路中加了电位器37W01 和37W02 调节。
2.模拟开关相乘器
对载波的相移键控是用模拟开关电路实现的。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分别加到模拟开关A:CD4066 的输入端(1 脚)、模拟开关B:CD4066 的输入端(11 脚),在数字基带信号的信码中,它的正极性加到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13 脚),它反极性加到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12 脚)。用来控制两个同频反相载波的通断。当信码为“1”码时,模拟开关
A 的输入控制端为高电平,模拟开关A 导通,输出0 相载波,而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B 截止。反之,当信码为“0”码时,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A 截止。而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却为高电平,模拟开关B 导通。输出π相载波,两个模拟开关输出通过载波输出开关37K02 合路叠加后输出为二相PSK 调制信号。另外,DPSK 调制是采用码型变换加绝对调相来实现,即把数据信息源(伪随机码序列)作为绝对码序列{an},通过码型变换器变成相对码序列{bn},然后再用相对码序列{bn},进行绝
对移相键控,此时该调制的输出就是DPSK 已调信号。本模块对应的操作是这样的(详细见图6-1),37P01 为PSK 调制模块的基带信号输入铆孔,可以送入4P01 点的绝对码信(PSK),也可以送入相对码基带信号(相对4P01 点的数字信号来说,此调制即为DPSK 调制)。
(二)相位键控解调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PSK(DPSK) 解调器的总电路方框图如图6-2 所示。
该解调器由三部分组成:载波提取电路、位定时恢复电路与信码再生整形电路。载波恢复和位定时提取,是数字载波传输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载波恢复的具体实现方案是和发送端的调制方式有关的,以相移键控为例,有:N 次方环、科斯塔斯环(Constas 环)、逆调制环和判决反馈环等。近几年来由于数字电路技术和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基带数字处理载波跟踪环,并且已在实际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为了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我们从实际出发,选择科斯塔斯环解调电路作为基本实验。
1.二相(PSK,DPSK)信号输入电路
由整形电路,对发送端送来的二相(PSK、DPSK)信号进行前后级隔离、放大后送至鉴相器1 与鉴相器2分别进行鉴相。
图6-2 解调器原理方框图
2.科斯塔斯环提取载波原理
经整形电路放大后的信号分两路输出至两鉴相器的输入端,鉴相器1 与鉴相器2 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信号分别为0 相载波信号与π/2 相载波信号。这样经过两鉴相器输出的鉴相信号再通过有源低通滤波器滤掉其高频分量,再由两比较判决器完成判决解调出数字基带信码,由相乘器电路,去掉数字基带信号中的数字信息。得到反映恢复载波与输入载波相位
之差的误差电压Ud, Ud 经过环路低通滤波器滤波后,输出了一个平滑的误差控制电压,去控制VCO 压控振荡器74S124。它的中心振荡输出频率范围从1Hz 到60MHz,工作环境温度在0~70℃,当电源电压工作在+5V、频率控制电压与范围控制电压都为+2V 时,74S124 的输出频率表达式为: f0 = 5×10-4/Cext,在实验电路中,调节精密电位器38W01(10KΩ)的阻值,使频率控制输入电压(74LS124 的2 脚)与范围控制输入电压(74LS124 的3 脚)基本相等,此时,当电源电压为+5V 时,才符合:f0 = 5×10-4/Cext,再改变4、5 脚间电容,使74S124 的7 脚输出为 方波信号。74S124 的6 脚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它开启压控振荡器工作;当74S124 的第7 脚输出的中心振荡频率偏离时,此时可调节38W01,用频率计监视测量点38TP02 上的频率值,使其准确而稳定地输出 的同步时钟信号。该 的载波信号经过分频(÷2)电路:一次分频变成 载波信号,并完成π/2 相移相。 这样就完成了载波恢复的功能。
从图中可看出该解调环路的优点是:
①该解调环在载波恢复的同时,即可解调出数字信息。
②该解调环电路结构简单,整个载波恢复环路可用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实现。
但该解调环路的缺点是:存在相位模糊,即解调的数字基带信号容易出现反向问题。DPSK 调制解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相绝码转换在“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上完成。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5篇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代 码: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 生 姓 名:学 号: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汽车交通实验中心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汽车学院机房(5D-215) 实验时间: 年月日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一般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讨论
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67cC2pQUghdA1Y.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