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信息披露违规罪既遂如何裁判

1、构成信息披露违规罪,一般对其相关的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2、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程度的,依法应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法院对信息披露违规罪既遂如何裁判

1、构成信息披露违规罪,一般对其相关的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程度的,依法应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罪在客观上要求具有不按照规定披露的行为:

不披露、披露不真实、不全面和不及时。

披露对象包含两种,一种是财务会计报告,另一种是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后者在新《证券法》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有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刑事上对于重大信息的判断标准是正常理性的投资人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时应当被适度告知的事件。如果该事件能影响一个正常投资人是否补仓或者减仓,那么该信息就应该属于重要信息。

依据:

《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公司、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实施或者组织、指使实施前款行为的,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前款规定的情形发生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二、信息披露违规罪主观方面

信息披露违规罪在主观上须要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即行为人明知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规定披露,会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的利益,仍然实施相关行为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

比如上市公司董事长和财务总监伪造财务会计报告属于蓄意欺诈,主观上就是故意,构成本罪。

而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计算误差属于业务疏忽,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不构成本罪。

根据现有的证监会决定书可以发现,较多的独立董事、监事甚至职工监事,在违规信披案件中都只是过失行为,主观上没有参与制假工作,也并不知情。但是不知情并不能作为非过失的抗辩理由,依然会被认定为过失,会被追究行政责任。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637C2pWVQBRBlA.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关于保证期间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

    2024-12-11 03:37:17
    42 0
  • 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28个裁判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庭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28个裁判观点一、《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规定第一百八十八条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024-12-11 03:34:54
    69 0
  • 最新民事枉法裁判罪既遂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最新民事既遂量刑标准是需要判处五年以下的,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需要判处五年到十年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情况包括犯罪动机和手段十分恶劣,使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等。 一、最新民事枉法裁判罪既遂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1、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

    2024-12-11 03:23:25
    45 0
  • 最新村民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纠纷的裁判规则)

    陈某诉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合东居委会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案 案件索引 2020-11-17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 一审(2020)苏0925行初249号 2021-04-01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二审 (2021) 苏09行终92号 要旨 村(居)民委员会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2024-12-11 03:06:36
    40 0
  • 劳动合同解除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致使劳动关系归于消灭的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协商解除、单方解除、无过失解除、经济性裁员等情形。实践中,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大多由劳动合同解除引起,双方对解除的原因、时间、性质等往往存

    2024-12-11 02:54:57
    49 0
  • 如何实现刑事个案裁判的社会引导效果

    个案裁判是将纸面立法落实到个案判定的过程。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件,通过法官严格依法裁判过程,以一纸判决书来呈现结果。这个过程看似普通,但凝聚了法官的各种抉择和衡量。个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沧海一粟,却是涉案当事人的切身痛点,也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法治的直观感受。“

    2024-12-11 02:40:54
    59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