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仲裁或诉讼。前述方式对于纠纷的解决均无效果,那最后我们就选择通过仲裁或诉讼来解决。仲裁是需要签有仲裁协议的,约定了明确的仲裁机构,诉讼则是要选择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在仲裁和诉讼程序中,仲裁员和法官也是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的,调解不成则会做出裁判,对双方均有法律效力。
合同在签订、履行等阶段发生争议时,可依合同情况及当事人合意选择仲裁或是诉讼方式解决争议,但这两种方式只能二选一,即争议解决方式同时选择了诉讼和仲裁,则此时的仲裁条款属于无效约定。
仲裁与诉讼身为解决纠纷的途径,有着各自的长短之处,对当事人而言,选择仲裁还是诉讼,其实是高效与系统的相对权衡。
如果当事人无法通过协商或仲裁解决争议,可以选择诉讼解决。诉讼是指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交证据,法院会根据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做出判决。诉讼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遵守法院的判决。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解决争议方式,由双方自愿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的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仲裁的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但是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双方必须履行,无法上诉。
本文立足于律师、法务合同起草审查场景,基于法律规定和合同当事人利益考虑,剖析合同争议解决中的仲裁与诉讼、仲裁机构和诉讼管辖法院,以明确在合同中如何进行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
争议解决是合同中的必备条款,而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是其中的关键。根据我国法律,当事人之间如有合法、明确的仲裁或管辖协议,争议解决方式从其协议,没有协议则以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并依照相关规定确定争议解决的管辖。因此,争议解决选择仲裁还是诉讼,诉讼时选择什么法院管辖,最好在争议发生前考虑清楚并做出书面约定。
考虑仲裁或诉讼:承揽纠纷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考虑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选择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纠纷的具体内容、当地法律法规、双方的经济实力和承担能力等。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新的协议,那么就需要考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选择通过仲裁或者诉讼来解决争议。
故选择仲裁还是诉讼解决合同争议是订立合同争议条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法律实践中,尤其是标的重大的民商事合同中,合同各方对于仲裁条款的表述应尤其谨慎,不可等闲视之。考虑周全的仲裁条款毫无疑问将会更加有利于帮助公司达成交易目的,降低诉讼风险。
2.如当事人既约定了仲裁,又约定了诉讼,律师代理被申请人时,应及时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应当避免在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时,既约定了仲裁,又约定了诉讼。
考虑仲裁或诉讼:如果无法通过谈判解决纠纷,则可以考虑仲裁或诉讼。仲裁是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通常比诉讼更便宜和更快速。诉讼则是一种正式的法律程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回到我国的法律实践,根据我国《民法典》第233条的规定,权利人主要解决方式有四种: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和解与调解并非解决合同争议必经的程序,即使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争议条款中作了相应的规定,当事人也可不经协商、和解或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在维权成本上,诉讼受理费是全国统一标准,仲裁受理费的具体标准可由受案的仲裁委员会依据《仲裁委员会仲裁收费办法》,在“仲裁案件受理费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相较而言仲裁收费标准更高,但仲裁委的收费模式更灵活。目前国内个别仲裁委员会正在进行收费方式改革,规定在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下,仲裁员报酬可以按照小时费率计算,这种收费模式能够大幅降低金额较大但争议没那么复杂案件的仲裁费用,也能够降低预交仲裁费用的资金压力。
在程序的启动上,仲裁与诉讼有别。向法院起诉只需要单方提出即可让对方参加到诉讼环节中来,而仲裁需要双方当事人皆同意通过仲裁解决纠纷才可以进行。
诉讼与仲裁是处理民商事纠纷唯二的司法解。实践中,我们发现争议解决方案的选择在不小的程度上对于客户实现诉讼/仲裁目标产生影响。仲裁与诉讼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差异,例如:一裁终局与诉讼两审终审制之间的差异、仲裁保密性与审判公开性的差异、仲裁与诉讼受案范围差异、裁判结果救济路径差异、金钱成本差异等。
诉讼是一种通过法院解决争议的方式。当双方无法通过协商或者仲裁解决争议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诉讼的优点是法官专业度相对较高且纪律约束较多,但是诉讼的成本和时间都比较高。
民事诉讼是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诉讼活动,采用庭审方式;而仲裁则是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的诉讼活动,采用开庭审理方式。仲裁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的原则。因此,当事人之间是否达成仲裁协议是选择仲裁还是选择法院审理的前提条件。
如前所述,因为仲裁的救济途径与诉讼存在差别,且在实践当中,仲裁委员会所经办的案件数量明显少于法院,选择仲裁程序比之诉讼程序则效力更高,耗时更短,获得裁决后如有需要,也可尽快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当事人如具备相应的优势地位,对时效更注重,可以优先选择仲裁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国*家确立的高效、及时处理和化解劳资纠纷的专项劳动法律制度,是处理劳资纠纷所必经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有在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定时,方可在法定时限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诉讼。
近期,有企业咨询,公司在与其他合作单位签订合同时,对于选择争议解决方式上,到底应该选择诉讼还是仲裁?两种争议解决方式到底有什么差别?今天中公法律就给大家简单讲解下~
仲裁,也称公断,是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将争议提交司法机构以外的专业、权威第三者居中评判,并做出对当事各方有拘束力的裁决的法律制度。[2]相较于诉讼,仲裁具有不公开进行、一裁终局、裁决结果具有法律约束力、便于在域外获得承认和执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涉及保密,不想公开的(如技术合同纠纷)、签约方主要资产在境外、当事人有破产等合同纠纷更适合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对于当事人来说,选择仲裁或诉讼,必须得提前充分了解两者的区别,才能选择更适合自身的法律途径,多角度保障自身利益。
关于诉讼,发生著作权纠纷后,如果双方不同意协商或者未达成协商,不同意调解协议或是调解后反悔的,而且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在著作权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的,或是虽经仲裁裁决但人民法院认为仲裁裁决有法定不应执行的情形的,都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里说明,诉讼是解决民事争端的终极途径,是穷尽一切解决办法无果后的救济手段,民事诉讼既适用于侵权纠纷,也适用于合同纠纷。
首先,企业可以根据诉讼和仲裁的优缺点自行选择。比如,有的企业更注重商业合作的保密性问题,即便知道去仲裁费用比较高,但也倾向选择仲裁。
无论是仲裁还是诉讼,双方都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双方也需要考虑到诉讼或者仲裁的成本和时间,以及可能的结果,做出最优的选择。
如果无法通过谈判解决纠纷,则可以考虑仲裁或诉讼。仲裁是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通常比诉讼更便宜和更快速。诉讼则是一种正式的法律程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如果纠纷双方不愿意通过协商和调解,或者协商调解未果,只能在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上作出选择。仲裁是解决商业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有着与法律诉讼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强制执行效力。
一般情况来说,仲裁程序的收费是高于诉讼程序的,且依据《诉讼法》规定,如确有困难的,如选择诉讼程序,则可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故而当事人在维护合法权益时,可依据自身情况予以选择。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55fC2paVwhS.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