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非法集资新规定,什么情况会被行政处罚?什么情况会触犯刑法?的观点吧。
***颁布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简称“条例”)在2021年5月施行,而刑法修正案十一在2021年3月1日施行,行政法、刑法针对非法集资行为均有不同的修改,本文分析一下条例与刑法对于非法集资的规定,希望帮助规避风险。
非法集资的***规定
条例总共有5章40条,这5章分别是:总则、防范、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明确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工作责任、具体举措和重点任务。
该条例第2条对非法集资进行了定义,非法集资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笔者认为,条例的出台目的就是保护投资人的财产,将非法集资扼杀在摇篮阶段,条例中有10条规定了如何防范非法集资,对于刚开始进行的非法集资行为,就会处以非常严厉的行政处罚。
非法集资的行政处罚
条例用了一章规定对非法集资行为的行政处罚,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都有可能成为被处罚的对象。
对于非法集资人,可处集资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罚款,如果是单位的,还可以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对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人给予警告,处50万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于非法集资协助人,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以上两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是否行政处罚之后,就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最新《行政处罚法》(2021年7月15日施行)第57条的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针对非法集资的行政处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处于初期的非法集资,行政机关介入处罚就算了,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非法集资行为,则会先处以行政处罚,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针对行政处罚如何处理?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以下情形,当事人有权申请听证:1、较大数额罚款;……3、吊销许可证;4、责令停产停业……,怎么才算较大数额?一般会由地方决定。被处以行政处罚的非法集资行为人,可以先申请向行政机关申请听证。笔者提醒一下,听证程序后,一般还是会作出原来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作出后,大多数情况会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人可以选择,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所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新刑法对于非法集资的修改
刑法中的非法集资是一类犯罪的统称,里面包括好几个罪名,最常见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这两个罪都做了修改。
刑法第176条修改后,非吸罪的刑罚变为3档,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至10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可以去到15年有期徒刑。
刑法第192条修改后,集资诈骗罪的刑罚变为2档,数额较大的处3至7年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根据之前司法解释的规定,个人非吸20万以上或者30人以上、造成10万元以上损失;单位非吸100万以上或者150人以上、造成50万元以上损失,就可以刑事立案。
对于集资诈骗案件,个人诈骗10万元以上或者单位 诈骗50万元以上的,就可以刑事立案。
写在最后
笔者认为,条例的出台,不管对于非法集资行为人还是投资人都是好事,对于行为人来说,可以在违法行为萌芽阶段就将其处理,不至于让其越陷越深,对于投资人来说,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他们的损失,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
作者(杨恩雄律师)
对于非法集资新规定,什么情况会被行政处罚?什么情况会触犯刑法?的看法,文章内容就讲解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请寻找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吧!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524C2pWVwhWDVQ.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