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是指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因故意伤害导致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标准,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从一级到十级,伤残程度逐渐减轻,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损伤程度:包括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等。
2、功能障碍: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障碍情况,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等。
3、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伤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社会交往能力:评定伤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赔偿标准则是指在确定伤残等级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确定的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费用:包括因治疗损伤所产生的费用,如住院费、手术费、药费、检查费等。
2、康复费用:包括因康复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如康复训练费、康复器具费等。
3、残疾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的赔偿数额,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 100%,二级伤残则乘以 90%,依此类推,十级伤残乘以 10%。
4、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被扶养人的人数和年龄确定的赔偿数额。
5、误工费:根据伤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确定的赔偿数额。
6、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期限确定的赔偿数额。
7、营养费:根据伤者的营养需要确定的赔偿数额。
8、交通费:根据伤者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确定。
9、住宿费:根据伤者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确定。
10、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伤者的伤残程度、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确定的赔偿数额。
建议参考:
1、在遭受故意伤害后,应及时就医并保留相关医疗记录和费用清单。
2、及时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3、在与侵权人协商赔偿事宜时,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赔偿标准,避免因赔偿标准不明确而导致的纠纷。
4、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以上内容具体告诉你关于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2020 是什么?的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本文还介绍了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2020的具体流程。相信你已经从文中得到了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您还想咨询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2020 是什么?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相关律师。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447C2pRXQBSA1I.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