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罪立案标准及赔偿(名誉侵权赔偿法律规定)

诽谤罪和犯罪构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拘役、管制或者。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一、立案标准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二、犯罪构成

1、犯罪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3、犯罪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4、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四、实践中需要予以注意的

1、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 但只要是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根据最高人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2.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3.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3ebC2pSXQJcBlw.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遭遇网络名誉侵权,该如何维权?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我们是否拥有无限的自由?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在遇到网络侵权行为发生时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本期“通法有方”关注网络名誉侵权那些事儿01如何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构成侵权行为一般需满足

    2024-12-11 01:05:49
    41 0
  • 毁坏名声如何起诉对方(毁坏他人名誉罪立案标准)

    遇到被侵犯名誉权,首先要收集侵权人侵犯名誉权相关证据。 收集被侵权证据有: (一)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 (二)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 (三)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

    2024-12-11 01:05:48
    44 0
  • 关于恶意诽谤他人是什么罪(恶意诽谤他人名誉需要的证据)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网友咨询: 故意诽谤罪该如何收集证据? 有几人因和我有严

    2024-12-11 00:39:27
    46 0
  • 被催收导致名誉受损如何 ,被催收严重影响信用如何解决

    被催收导致名誉受损如何处理 导言:被催收导致名誉受损是许多人面临的困扰。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恢复名誉。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您应对被催收导致名誉受损的问题。 之一部分:了解被催收导致名誉受损的原因 1.

    2024-12-10 23:39:13
    49 0
  • 恶意诋毁他人名誉可以报警吗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与人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名誉权可能会遭受到侵犯,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保护我们的名誉权不受到侵犯。那么,恶意诋毁他人名誉可以报警吗?法务时刻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恶意诋毁他人名誉可以报警吗    可

    2024-12-10 22:54:20
    57 0
  • 名誉侵权证据都有哪些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事实存在的证据,例如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或是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关于名誉侵权证据都有哪些的问题,下面法务时刻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名誉侵权证据都有哪些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

    2024-12-10 22:03:29
    4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