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事实?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什么是法律?其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事实进行多种分类,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划分方法。 事件和行为 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又称为法律事件,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事件的特点是,它的出现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所引发的。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既可以来自于社会,也可以来自于自然,另外也不能来自于时间的流逝,如各种时效的规定等。 行为又称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一旦作出,也是一种事实,它与事件的不同之处存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成为引发此种事实的原因,因此,当事人既无故意又无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引起的某种法律后果的活动,在法律上不被视为行为,而被归入意外事件。法律上所说的行为,仅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后果的那些行为。 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这是按事实的存在方式而作的分类。确认式法律事实指的是只有当该事实得到确认之后,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与之相反的是排除式法律事实,指的是只有该事实被排除后,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确认式法律事实是法律事实的正态存在形式。它意味着只有当某一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出现时,才能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只有完成婚姻登记之后,婚姻法律关系才能形成。 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按照引起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具有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可把它们划分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单一的法律事实是无需其他事实出现就能单独引起某种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出生、死亡和放弃债权等,都是单一的法律事实,这种事实一旦出现,就会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事实构成是法律事实的复数形式,是由数个事实同时出现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多数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必须以同时具备数个事实为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抵押贷款合同关系就至少同时具备数个事实后始得成立:一方要约、一方承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等等。

二、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相冲突。法律后果中应包含奖励,有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后果。规范适用的条件应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法律后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

具体请参考一下文章

三、如何理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范(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范(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来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就称为假定.只有合乎该种条件、出现了该种情况,才能适用该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该法律规范中,“设立公司”就是假定部分,意指这条法律规范是在设立公司时适用.

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如上例中关于“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的规定,就是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制裁常常集中表现在一部法律的“法律责任”部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制裁.

法律规范是一种最发达、最完善的社会规范,它应当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实际上表现为“如果……,则……;否则……”的公式.假定、处理和制裁即分别体现这三个部分.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上述三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法律文件,就会发现在一条法律条文中把这三个部分都明确表述出来的情况是很少有的.如常常把假定部分省略或没有把假定部分和处理部分明确分开,又或者把制裁部分放到另一条文或另一法律文件中.这是为了使立法简明扼要,从立法技术上所作的处理.因此,绝不能把法律规范同法律条文等同起来.另外,在许多重要规范性法律文件中,除了规范性的规定外,往往还有一些非规范性的规定,这是为了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该法律文件,它们本身并不是法律规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观点,发布者:【】

本文地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法律时刻 https://www.falvshike.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3e7C2pXUAFUAFI.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事实婚姻离婚不离家怎么办

    律师解答www. 目前法律并不认可事实婚姻,如果双方未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 结婚证的,不构成法定意义上的结婚,在补办之前共同生活期间按照 同居关系处理,所以不具有离婚不离家的说法。 如果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局并且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了结婚登记的,具有合法婚姻。在双方离婚后

    2024-12-11 03:32:17
    54 0
  • 20年没有结婚证算不算事实婚姻关系

    律师解答www. 20年没有 结婚证,若发生在1994年2月1日以前,并且双方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生活的,那么就满足事实婚姻的认定。 若发生在1994年2月1日以后,或双方不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不是事实婚姻。对于双方的关系以 同居关系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

    2024-12-11 03:32:17
    59 0
  • 事实婚姻的财产怎么分配(法律对事实婚姻的认定)

    很多人认为只有通过才是合法的。事实上,我国存在未经婚姻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我们国家是认可事实婚姻的。那么,事实婚姻可以办理吗?近日,甘肃省司法厅调解专家、甘肃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解读。 解老师说,

    2024-12-11 03:32:09
    55 0
  • 事实婚姻的认定条件和法律后果(2022年新规定事实婚姻)

    事实,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理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周围的人也认为是夫妻关系。 根据最高人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条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

    2024-12-11 03:32:07
    53 0
  • 犯罪事实包括哪些内容

    律师解答www. 犯罪事实包括的内容有: 1、行为人的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以及特定身份的事实; 2、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即故意或过失的事实; 3、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情节,诸如时间、地点、手段、过程等方面的事实; 4、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即犯罪行为危害的客体

    2024-12-11 03:31:43
    74 0
  • 2024离婚纠纷中的虚假事实诉讼

    现在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类法律问题,关于离婚纠纷中的虚假事实诉讼相信大家多少也还是听说过吧,下面和小编白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律分析: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这种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12-11 03:26:09
    48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