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罪刑法定原则的特征)

当下刑事立法中出现轻罪立法渐趋增加的势头,对此我们不得不予以客观的反思。一方面,我们不应僵化地理解刑罚谦抑化原则,考虑到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乃至新的利益体系中法益保护期待的增加,犯罪尤其是轻罪的增设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新罪的法定刑可能渐趋轻缓而成为轻罪,而过去的违法行为有必要有可能在性质上升格为犯罪,从而导致轻罪增加。另一方面,我们应当警惕轻罪立法可能的泛化,尤其要更为紧迫的反思,在一个将犯罪视为极其严重的秩序背离行为的刑法观下,倘若不进行犯罪观、刑罚观乃至犯罪人观的变革,轻罪的增加将会加剧刑罚结构的撕裂、刑罚理念的背离,产生法益保护和权利保障之间的失衡。

在司法上,更需要注意轻罪适用中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和维护。轻罪设置本身和法益的变化所导致的处罚范围的扩大,固然是立法的目的,但也日渐成为司法的隐忧,实务上应当保持一个较好的平衡。不应当僵化地适用轻罪规范,甚至以为轻罪的刑罚较轻,重的不过是几个月拘役,轻至罚金,而失去了对犯罪成立的严重后果的警惕,有些检察官、法官甚至完全失去了对被告人成为犯罪人员之后所遭受的权利剥夺应当具有的职业严谨和应有的同情。

以北京市西城区人院的高空抛烟头案为例,2022年1月至2月,被告人在9层家中多次从卧室窗户丢弃未熄灭的9个烟蒂,而被认定成立高空抛物罪,判处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按照笔者所了解的信息,高空抛烟蒂被定罪的案件极为罕见,其所判刑罚也不可谓不重。按照法官的解释,被告人多次从卧室窗户向外丢弃未熄灭的烟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未熄灭的烟蒂落入易燃物中,极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因此,被告人的行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危险性,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构成高空抛物罪。

过去我们将高空抛物行为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但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其置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并将最高刑确定为一年有期徒刑。这样的设置降低了对其公共安全的危险及其程度的认定要求,但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仍然限定地要求情节严重的才能认定成立犯罪。因此,要综合考察行为人抛掷物品的次数、重量、危险程度、物品坠落场所的人员、财物损失状况等因素。在此,抛物行为超出社会一般容忍程度而对社会管理秩序的危险性及其严重程度必须加以考虑,不能不分场合地把社会容忍的一般风险行为、不良习惯等轻易地作为犯罪,哪怕是轻罪处理。在本案中,无论如何不能将抛掷9个烟蒂的行为理解为情节严重的高空抛物行为,其处罚必要性和正当性均值得怀疑。

另外,从规范上看,行为人所抛掷的物品没有种类限定,不论物品大小均可能构成该罪,但是高空抛物之所以成立犯罪的内在逻辑,是因为“高空”增加了某种日常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使得该物品从高空抛掷增加产生了社会不能容忍的危险或者超越了社会所能容忍的一般风险。倘若高空行为并不具有增加此类风险的可能,或者我们无法对此加以证明,甚至“高空”这一因素本身可能减少类型化的风险,那么就不应该将某种日常行为,尤其连行政机关都不予处罚的日常习惯行为,在没有任何理由说明“高空”增加了刑法风险的情况下,机械地适用“高空”“抛物”“九个烟蒂=情节严重”,僵化地将其定罪。

事实上,该案现场仍然存在其他剩余烟蒂,我们有理由质疑:为什么司法机关没有对这些剩余烟蒂做DNA检测,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比对,因为此类行为同样可能成立本罪。司法机关真的做好了准备,要在其辖区内确立“高空抛掷数个烟蒂”就有可能成立高空抛物罪的一般性规则?尤其是按照举重以明轻的原则,除非有异常场景,一般情况下通常的随手或者低空扔烟蒂都不可能受到,更不可能受到刑事处罚,那么在同一场景下,高空抛烟蒂的行为并没有增加更大的安全风险,甚至有所减少,都要被认定成立犯罪,那么我们以后又要如何处理前一类低空或平地扔烟蒂的行为,难道我们以后都要挖空心思将凡是扔数个烟蒂的行为都认定成立某种犯罪?不能单纯地以“保护头顶上的安全”而滥用这一罪名,应当坚决防止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将违法行为过度轻罪化,造成行政违法和犯罪之间的混淆。法官必须注意的是,自己在适用规则的同时也在创造规则,不能草率地认为自己把某个孤立的案件搞定了,就忽视了它的规则指引意思。

该案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扔烟蒂的处所正好之前发生过一场火灾,有关部门认定此次火灾是遗留火种引起,但未能找到嫌疑人。本案中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之前发生的火灾是本案被告人丢弃烟蒂的行为所导致的,无法追究其失火的刑事责任。但从本案的办理背景上看,可以合理地相信本案的有罪认定正是受到了这场无法找到嫌疑人的火灾的影响,尤其是6个月的量刑毫无疑问受到了有罪推定的不当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不能认定其构成失火罪,但通过机械适用轻罪并给予极不恰当的重刑,从而实现报应的平衡。尽管通过这样一种定罪方式可能实现减少乱扔烟蒂的效果,尽管这名被告人存在一定的嫌疑,但无罪推定理念要求我们,即使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其犯有重罪,也不能降低轻罪的构成标准、证明标准,通过认定其成立轻罪来弥补无法成立重罪的遗憾。

可能有人会认为,很多轻罪最低刑罚为单处罚金,最高也不过一年有期徒刑,因而可以放松罪刑法定原则这一铁律,适当松弛构成要件的限制而扩张处罚范围。但如此一来,定罪量刑的正当性和可持续性就可能引发争议,刑法的正义就会受到挑战,而某一公民因被错误定罪所遭受的污名化也是我们必须加以警惕的,尤其是作为一个故意犯罪的轻罪,其定罪后非刑罚附随后果的严重性可能远远超过刑罚本身。某一行为在行政机关皆给予宽容或者能够运用行政处罚就可以适当处理的前提下,更应对通过扩张解释将其轻罪化的倾向抱有警惕,滥用刑罚、过宽打击将会过度耗费司法资源,产生极端的非正义,这是我们应当吸取的教训。尤其是不应认为轻罪案件就可以降低证明标准,突破无罪推定这一红线。这些倾向是我们在犯罪结构日益轻罪化的背景下尤需重视和警惕的。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382C2pQVgVTDVA.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怎么确定孩子的法定监护人

    问题解答: 确定孩子的法定的方式:一般来说,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其法定监护人为其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

    2024-12-11 04:05:02
    62 0
  • 小孩的法定监护人怎么更改

    问题解答: 小孩的法定更改的方式是,对监护人存在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向人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九条 被监护人的父

    2024-12-11 04:05:02
    54 0
  • 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几倍?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法定节假日安排员工加班的,需要支付原工资待遇的三倍,而且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必须是员工自愿行为,如果员工不愿意加班可以不加,工资不能扣减照常发放。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几倍? 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应当是平时工资的三倍。 (一)法定节假日加班的

    2024-12-11 04:05:01
    55 0
  • 2022年元旦法定假日几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公布)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中央、自治区、兵团驻哈各单位: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2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和冬夏季作息时间的通知》(新政办明电〔2021〕351号)要求,结合实际,现将我市2022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和冬夏季作息时间通知如下: 一、节假日

    2024-12-11 03:57:30
    79 0
  •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工资吗(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

    法定节假日是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享有的,如果遇上特殊情况需要劳动者临时加班的话,对于加班费该如何计算呢? 一、最新法定节假日加班费计算标准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

    2024-12-11 03:57:30
    53 0
  • 国家法定节假日规定天数(法定节假日法律规定)

    小编上学时 最盼望的就是假期 而现在小编工作了 对于假期——更加期待了! 试问在全国,有谁能拒绝它?不管男女老少,你在工作还是上学,这个消息你一定要知道! 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出炉! 以后假期要这么放!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 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

    2024-12-11 03:57:30
    44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