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21年Q2和Q3的财报。
这是滴滴上市后首次公布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二季度,滴滴总收入482.12亿元,净亏损242.71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总收入为人民币426.75亿元,环比下降11.48%;净亏损为303.75亿元,去年同期实现6.65亿元的盈利。
整个前三季度,滴滴合计总收入为1330.5亿元,去年同期为950.37亿元,同比增长四成,股东应占净亏损496.48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同时,滴滴还披露了其启动纽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关准备的信息,以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辞任滴滴董事会董事一职,可谓信息量巨大。
01
收入下降,亏损扩大,滴滴表现在意料之中
梳理滴滴财报,其目前收入构成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中国出行业务,主要包括在国内的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第二,国际业务,主要是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第三,其他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分模块来看,在滴滴第二季度482亿元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贡献了448亿元,占比93%,国际业务贡献了8亿元,其他业务贡献了26亿元。三项业务的利润分别为,中国出行业务收益17亿元,国际业务亏损12亿元,其他业务亏损28亿元。
而在滴滴第三季度427亿元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贡献了390亿元,占比91%,国际业务贡献了10亿元,其他业务贡献了27亿元。三项业务的利润分别为,中国出行业务亏损0.29亿元,国际业务亏损18亿元,其他业务亏损57亿元。
滴滴的核心业务——中国出行业务第三季度亏损0.29亿元,也就是说,核心业务影响不是滴滴巨亏主要原因,而是因为滴滴重估了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滴滴在第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净投资亏损。受此影响,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6亿元。
再具体分析滴滴的核心业务,三季度的中国出行业务收入比二季度少了58亿元,环比下降12.9%;中国出行总单量,三季度比二季度少了2.14亿单,环比下降8.5%。中国出行业务,三季度利润是亏损2900万元,而二季度盈利为17亿元。
从收入到订单量,滴滴都出现了下跌,这主要源于今年7月开始,滴滴接受网络安全审查,并下架了滴滴出行以及与之相关的25款APP。
失去了新用户注册,对滴滴自然有影响,这部分业务波动也属意料之中。
02
出行领域纷争再起
7月滴滴风波骤起,出行领域迎来了新一轮“厮杀”,二线网约车品牌们动作频频,想要顺势补位。
先是美团打车重新上线,随后,曹操出行、T3出行等200多家二线网约车公司,也加大了补贴力度和扩张城市数量。以7月为例,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国内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共有17家。与6月份相比,新增携华出行、招招出行、伴个桔子、去哪儿专车、及时用车5家平台。
在这17家月订单超过30万单的平台中,有14家平台7月的订单量环比有所增加。其中,招招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与阳光出行等4家平台月订单量增幅超过100%,实现翻倍增长。
此外“多强”们还迎来了新一轮融资。9月6日,曹操出行B轮融资38亿元;10月26日,T3出行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这笔融资是自2018年以来出行领域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尽管动作频频,但事实上,这些网约车公司却没有真正撼动滴滴的基本盘,没有跑出一个对滴滴构成显性威胁的强劲对手。
以10月订单为例,滴滴5.62亿订单量与第二名曹操出行的0.166亿订单量就差了一个数量级。
而相比于其他公司谋求巨额融资,滴滴躺在账上的现金就远高于他们获得的融资金额。根据财报,截至第三季度,滴滴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6.49亿元,短期投资为125.54亿元。滴滴充裕的现金流应付其运营是绰绰有余。
而这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网约车市场在多年的激烈竞争之下,已经由增量竞争转化为存量竞争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经高达3.65亿,较2020年3月仅增长298万,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也显示,网约车行业的渗透率达到21.9%,较去年同期仅增加0.9%。
所以,对于滴滴来说,不能新下载APP的影响当然有,但远没有到“断崖式”下跌的地步,存量竞争之下,它仍能腾挪转移。而对于其他网约车公司来说,想从滴滴虎口中夺食,目前来看,效果也不佳。
03
利空出尽,触底反弹?
那么,此次财报披露是不是可以认为滴滴已经利空出尽了呢?
首先,橙心优选收缩,滴滴将其公允价值变动纳入利润,或可视为壮士断腕,剥离非优质业务。生鲜业务并不好做,烧钱多年,各大生鲜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滴滴此时将投资亏损纳入,或许会让财报一时难看,但从长远来说是有利的。
其次,透过两份财报中实打实的财务数据,投资者们也可以看到,滴滴短期收入并未受到下架APP过大的影响,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在披露财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滴滴股价一度上涨超7%,收盘涨了5.87%,可见数据背后的逻辑得到投资者认可。
第三,滴滴在12月初给出了明确的退市转股方案。此次滴滴退市,投资者可以将手里的滴滴股票先转成可流通的普通股,等到滴滴港股上市后,再转成滴滴的港股股票,或者选择出售给滴滴。
滴滴此举在行业内被视为一个好消息,退市相当于双方协商一致变更约定,到香港重新上市。对滴滴也好,对各投资者也好,这确实是当前各方承压下的明智选择。因为这至少代表滴滴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一个死结,滴滴给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
同时这个方案失败的风险也较低。有业内人士分析,在退市的过程中,风险主要在于是否有人抬高股价,无法在约定期限内以收购价完成收购。这种情况下,私有化会失败。
但因为滴滴是直接转股,没有走私有化这一步,因此失败风险非常低。
而且滴滴在美股和港股之间直接通过转股的方式来完成转换,意味着滴滴不需要为此次退市支付大笔回购资金,这对于滴滴来说,是另一重利好。
确实对于现在的滴滴来说,没有更坏的消息了,形势在逐渐超明朗的方向推进。但利空出尽,能否迎来触底反弹,主要还要看两点:
第一,滴滴什么时候能够重新上架APP。尽管短期的下架没有让滴滴“元气大伤”,但如果滴滴APP持续不能上架,则很难说之后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9月之后各大手机厂商密集推出新机,农历年前又是人们置换手机的高峰期。
第二,滴滴港股上市计划是否能妥善有序按时推进。有业内人士按照流程推算,滴滴将在明年3月正式提交港股IPO申请。若一切顺利,势必能更大地提升投资者信心。
总而言之,从滴滴IPO之后交的首份考卷来看,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又暗含着向好的希望。或许对于滴滴来说,可以引用一句名言:“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2afAgQ8VgBWDVRS.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