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地下电影《娜塔莎》是什么妖孽?观众看后,竟联名要求禁映

朋友,你看过实验电影吗?

实验电影,又叫做地下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上不了台面”的电影。

这类影片与主流影片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方式相异甚至对立,其传达的价值观也和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可是曾有这样一部实验电影,在柏林电影节却大放异彩,不仅拿下了电影节的艺术贡献奖,更是引发了影视圈的地震

喜欢它的人,大呼过瘾,称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讨厌它的人,怒斥它哗众取宠,丧失人性

今天皮哥就要说说这部极具争议性的实验电影——《列夫·朗道:娜塔莎》又名《娜塔莎》

一般的实验电影都是一个系列的,《娜塔莎》也不例外,它是一个系列电影的第一部,这个系列电影叫DAU计划。

导演拍摄DAU计划的目的很简单:营造一个真实的“楚门的世界”。

乍一听很美好,但实际却很残酷——

一切还要从(Lev Landau)说起,这个计划名字就取自他名字的最后三个字母。

列夫·朗道是苏联犹太人,是凝聚态物理学奠基者,被称为“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曾公开叫板爱因斯坦,获得过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被被捕入狱,对性和婚姻也发表过惊世的言论,是科学界的一朵奇葩。

2007年,31岁的俄罗斯导演伊利亚凭借电影《四》在圈内名声大噪,他计划拍一部关于列夫·朗道的人物传记影片,可在开拍前他却突然改了主意。

列夫·朗道只是个药引子,伊利亚真正的野心拍摄现实版“楚门的世界”。

于是这个荒诞的计划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许多人纷纷慷慨解囊支持伊利亚的春秋大梦,其中就包括俄罗斯顶级富豪谢尔盖·阿朵涅夫,他从2007年连续13年资助这个计划,他不干涉剧组的拍摄,甚至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该项目的名单中,最终在导演的多次劝说下才担任了影片的制片人。

首先导演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搭建了一座前苏联城镇,占地12000平方千米,1:1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社会风貌。在这个平行世界里有真实流通的货币和通行证,生活的方式完全按照20年前的苏联进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的平行小宇宙。

导演招募了上万名演员,这些演员甚至都不能称为演员,他们在影片中使用真名,扮演的角色也几乎和自己的职业相符。

比如本片主演娜塔莎,在影片里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现实中也是身处风月场所的女人;片中饰演法国科学家的演员在现实中也是一名生化科学家。

导演根据他们现实中的职业给他们在DAU世界里安排了对应的身份,只给他们大致的剧本框架,让他们自由发挥。

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大尺度戏份没有任何剪辑借位的痕迹,都是实拍,演员甚至分不清他们究竟是在扮演角色,还是在真实生活。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拍摄,六年的剪辑,该计划于2011年宣告杀青,整个计划动用了400名主演,近万名配角,有35万人参与了拍摄,剧组拍摄记录了700多小时的镜头,8000多小时的对白,整理成320多万字的资料,最终将制作成15部电影与观众见面。

柏林电影节上,《娜塔莎》作为项目中第一部电影参展,第二部电影《退变》在电影节特别影展单元放映。

两部电影中都有一些“惊世骇俗”的镜头。

比如《娜塔莎》中有审讯官用啤酒瓶刑讯女主角的镜头,比如《退变》中有真实的宰杀猪的镜头。

电影节上有观众中途愤然离场,有人联名上书电影节主办方要求封杀本片。

但本片就在争议声中火了。

这样的电影是否应该被禁?

不过抛开那些噱头,但从电影的角度看,《娜塔莎》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它的拍摄手法固然新奇,它表现出的真实质感固然让人害怕,但还是没有脱离电影的那一套框架。

或许是作为该系列的第一部,导演采取的是抛砖引玉,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悲欢来表现当时政府的极权统治。

这个小人物就是娜塔莎,她就职于一个秘密机构的餐厅里,白天负责招待机构的工作人员,晚上则和搭档畅聊爱情观。

在这里,变态就是常态,那些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着人体试验,接受实验的“小白鼠”一个个唯命是从,他们是真不知道参与这场实验有什么副作用。而下班后则在餐厅寻欢作乐,歇斯底里释放着压抑情绪。

逼仄的生存环境里国家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碾压成了空荡荡的躯壳。

娜塔莎原本还有着小人物的浪漫,在她的描述里她是爱情里扑火的飞蛾。她也曾经畏惧寂寞,搭档要出门时候,为了留住搭档,她不惜大打出手。

后来科研院所来了一名法国科学家,娜塔莎和他一见如故,两人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完成了生命和谐。

娜塔莎原本以为找到了苦闷生活中的伴侣,不曾想科学家在一夜风流后视她如空气,娜塔莎在餐厅痛哭,她的爱之火被扑灭。

很快国家以通敌罪对她进行审判,在黑暗的审判室她彻底沦为了审判官的玩物,对方肆意撕扯她的衣物,一言不合就扇她耳光,审判结束后还让她编造谎言诋毁那位科学家。

娜塔莎彻底沦陷,甚至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泛滥,对那位施暴者产生了依恋,两人离别时还如恋人般拥吻。

影片一共145分钟,前100分钟都在讲述娜塔莎的抗争,后45分钟重点讲述她的毁灭,结构工整得像一篇小学生作文。

而为了登临院线,片方又在145分钟的电影节版本基础上主动删减了8分钟,但137分钟的“纯净版”仍然充斥了不少大尺度的画面、情节,截至目前,仍未有国家打开公映绿灯。

全片场景都在封闭的空间进行,期间充斥着大量无意义的对话,观影体验可以说非常糟糕,所以说想要猎奇的朋友可以尝试,一般人就算了,那些真实的镜头真是毫无美感、艺术价值可言。

不过DAU计划有15部,《娜塔莎》只是一道开胃小菜,真正的大菜还要等等,这个系列究竟给观众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虽然皮哥认为这样的电影不应该被普通大众所推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作为实验电影,这个计划有其存在的意义,它的先锋性,开创性对电影界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但它适合放在电影节上,放在电影学院的课堂上被讨论,普通大众去看它只会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来自皮皮电影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1fbB2paUQlRAV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4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04月12日

相关推荐

  • 柏林电影节大爆冷!韩国片再拿大奖,金敏喜主演,华语片无缘奖项

    3月1日,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开幕啦。作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柏林影节自1951年创办以来便逐渐吸引着世界影人的目光。对于中国来说更是特别具有亲切感,张艺谋、李安、王全安、刁亦男等一批批中国影人通过柏林在世界上发光发热。尤其是2019年,整整有12部华语

    2025-04-12 16:24:01
    106833 0
  • 斯嘉丽最新回应,娜塔莎已经死了,大家必须放手

    死了的钢铁侠都能换个身份继续在未来的复仇者联盟电影中回归。另一位也已经牺牲的黑寡妇,岂不是也有可能回归?我相信有很多老粉都期待着在新复联电影中再次看到六位初代复仇者。即便他们里有人会换个角色,只要演员们到齐了,那我们也功德圆满了。不过在最新的采访中,斯嘉丽

    2025-04-12 16:21:02
    5193 0
  • 柏林电影节争议《娜塔莎》

    青 木 董 铭 柳玉鹏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特约记者 董 铭 柳玉鹏第70届柏林电影节当地时间2月29日落下帷幕,伊朗电影《无邪》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美国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获得评审团大奖,韩国名导洪常秀凭借新作《逃走的女人》获得最佳导演奖。但这些获

    2025-04-12 16:18:02
    19323 0
  • 欧洲影坛第一美女:娜塔莎·金斯基的大尺度电影推荐

    导语昨天分享的电影尽管都是女主角娜塔莎金斯基演绎的,但是尺度却显得相较于她其他的作品有所控制,不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两部作品中,娜塔莎金斯基的表现确实十分出色的作品。而且这两部作品都涉及到了爱情中的道德、伦理,乃至于疯狂的边界,几乎不会有人支持其中的这种

    2025-04-12 16:15:02
    8549 0
  • 100.八十年代著名德国女星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限制级影片《豹妹》

    远古时期人类十分弱小,对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美洲豹顶礼膜拜,经常把少男少女作为祭品供奉给黑豹,孩子的灵魂在豹子体内渐渐长大,直到豹子演变成一个神秘的种族---豹人。由于进化的不完整,虽然豹人一族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但是他们只能和同类繁衍后代,否则就会变回原形,而

    2025-04-12 16:12:02
    16363 0
  • 娜塔莎·金斯基为艺术献身的5部大尺度电影,每部都是惊喜之作

    5、《你不要走》女儿如母亲般悄无声息的离开,保留最美好的一瞬间。女主角的演技令人意外,不仅不是花瓶而且有惊喜,时而妩媚、时而纯净。20年的婚姻蹉跎,让曾经的爱情暗淡无光。最难忘的是金斯基看着卧室墙上贴着的海明威,爱因斯坦,安德烈纪德流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

    2025-04-12 16:09:01
    17358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