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兄弟们对“放荡的校花”大致比较关怀,同学们都想要学习一些“放荡的校花”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放荡的校花””的相关资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不良少女莫妮卡》剧照
在特里弗1959年拍摄的《四百击》中,两位逃学少年在电影院门口偷走了一张美少女海报,海报上的,正是伯格曼电影《不良少女莫妮卡》里野蛮生长的莫妮卡。那一年,行将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的特吕弗,以不无哀伤的青春祭奠笔法,对电影前辈伯格曼留下了永恒的敬意。两位世界级电影大师,就这样在光影的世界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照会。
2018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时值伯格曼诞辰百年,电影节适时推出“百年诞辰伯格曼”单元,伯格曼十四部经典作品得以和中国影迷展开一场穿越时光的爱恋。这十四部作品纵贯伯格曼上世纪创作生涯的五十到八十年代,每一部电影都是伯格曼之于世界影史的宝藏,其中也包括这部创作于1953年的《不良少女莫妮卡》。
相对于当下约定俗成的译名《不良少女莫妮卡》,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这个名字虽然没有前者那种魅惑力与冲击感,但更贴切故事本身。《不良少女莫妮卡》的译名,重心在莫妮卡,而且似乎做出了道德的判断,而《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则是一个平行故事,除了莫妮卡,显然还有一个导入视角的人,这人就是男主角哈瑞。
《不良少女莫妮卡》讲诉了一对离家出走的年轻恋人,驾驶小艇私奔天涯的故事。放下一切羁绊与禁锢,和自己的情郎来一场无所顾忌的漂流之旅,这是多少少女不敢奢望的童话。尽管旅途的后程有饥饿和身孕的困扰,但那个和莫妮卡一起度过的夏天,必然也是哈瑞一生最悠游自在的快乐时光。那时的莫妮卡年芳17,她的生机勃勃以及野性的光芒几乎掩盖了一切,以至于一代影迷都拜倒在莫妮卡的石榴裙下,而忘了承受快乐背后的忧愁的,是哪个叫哈瑞的普通男孩。
伯格曼大概是最早通过电影的方式探讨人与社会关系的影人,影片的后半场其实不无道德的审视。莫妮卡对女儿的冷漠,对婚后拮据生活的不满,她的任性与出轨,她的离开与解决,均不无当代潘金莲的意味。然而伯格曼并没有简单地充当一个道德判官,而是把人物的调色板放在社会和家庭的背景下,让年轻的生命肆意地释放自己,然后昙花一现,不得不应声倒在社会现实的南墙下。说到底,伯格曼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黑暗童话,他审视道德,却不审判道德,他感叹生活的惆怅,又憧憬生命的美好。
《不良少女莫妮卡》海报
《不良少女莫妮卡》是这次十四部伯格曼经典中拍摄最早的一部,但并非伯格曼早年作品。1953年的伯格曼已经拍出了展露意识流锋芒的《女人的期待》,以及经典爱情故事《夏日插曲》,《不良少女莫妮卡》是他的第十二部作品,也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九个年头。这一次,伯格曼将电影对演员的挖掘与调度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当然,这也是饰演莫妮卡的哈里特·安德森灵性所致。在电影之外,哈里特几乎夺走了莫妮卡这一人物所有的光芒,却轻松地把人物身上的“不良”彻彻底底地留给了莫妮卡身后的那个时代。
莫妮卡角色的大成,与哈里特之于伯格曼的多巴胺效应不无关联。正如哈瑞与莫妮卡不计后果的私奔之旅充盈着爱与荷尔蒙的美好,进而像核粒子反应似的撞击包括特吕弗在内的青春宇宙,这部电影也激发了二位主创的新宇宙。《不良少女莫妮卡》不仅拉开了伯格曼与哈里特爱情的序曲,还拉开了二人合作的序幕,《小丑之夜》、《恋爱课程》、《夏夜的微笑》、《犹在镜中》、《呼唤与细语》等一大波佳作陆续问世,其中《犹在镜中》和《呼唤与细语》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伯格曼是影史上少数几位横扫过所有A类电影大奖的顶级大师,这部《不良少女莫妮卡》虽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奖杯,但在世界影史上依旧举足轻重。电影对生命,尤其是对青春生命个体的激发,足以让他留在世界青春电影史册,它对人物与社会关联性的探索,也成为后世范式。如果伯格曼只是个二元道德的审判者,引发的不是探索而是大团圆的欢愉,那他绝对成不了大师,而特吕弗处女作《四百击》里偷海报的情节,也许也会变成毁海报。
当初特吕弗之所以在自己的作品里与伯格曼展开隔空对话,我想除了莫妮卡留给少年人的青春悸动,同时不无同病相怜的共频。在特吕弗的半自传体《四百击》里的,少年安冬始终无法逃离的现实的困顿,但他最大的反抗只能是逃课和不回家,来一场莫妮卡式的大逃离,那是少年心中的火种。所幸特吕弗的人生并没有迷失,在法国新浪潮之父巴赞的疏引下,“不良少年安冬”终成长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并跻身世界影史大师之列。
别小看《四百击》里这个不起眼的偷海报的情节,那分明是一个大师对另一个大师的激发。好电影就该这样,将种子埋藏于地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百击》截图
本文来自曾念群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131B2pVUwNRAF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