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马告别的现场:那几年我们都玩得很开心

前言:

当前大家对“顶楼的马戏团”大概比较注重,我们都需要剖析一些“顶楼的马戏团”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顶楼的马戏团””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旧的未必是好的,可顶马的歌声中,有什么东西在灰尘里发光。

陆晨拿个有线话筒,一套金红睡衣,穿了双拖鞋。从楼上看得很清楚线和脚之间的距离,所以一直怕他被电线绊倒。这就不是年轻人的心态了。底下满满当当的人,间隔均匀,合理摇摆。门口排队的时候听到有人自嘲,“年纪大了,抢票手速不行。”

“顶楼的马戏团二十周年”在万代南梦宫做两场(6月16-17日),虽然票都售罄,但不像隔壁的万青那么难抢。差不多刚刚好,想看的都抢到票进来了,把大雨和乱糟糟的事关在门外。

演出现场 Jerry Hu 摄

台上办睡衣派对,现场兜售主唱同款,318块钱一套。陆晨一会儿脱个金戒指,舔两下,抛给观众。一会儿又脱一个,往脚趾上蹭蹭,再抛给观众。一套金灿灿假细软不断往台下扔,“全部给你们这帮垃圾瘪三”。从红色塑料马桶里往外掏出碟片乱飞,最后马桶也飞进人群。接住马桶的眼镜男孩年纪不大,一开始还把红色马桶顶在头上。后来到底看演出不方便了,改成拿在手里。想了一会,把手里的折伞也丢进马桶。过一会再看他,马桶已经在人群里沉没。

这只马桶,多像2000年上海音乐圈的老法师费强在ARK穿的那件红色毛衣。二十多年前,意气风发的费老师看上去已经蛮老了(现在倒也不老)。他郑重地向台下介绍一支新的上海摇滚乐队,“由梅二、毛豆、陆晨他们组成,名字让他们登台的时候自己说。”“上海的摇滚精神”,乃至“摇滚精神”这个词,现在费老师不会再说了。那件红色毛衣,“现在是上海摇滚博物馆的镇馆宝”。什么东西进了博物馆,总归是大灵不灵了。

摇滚精神不可能长存,但它会让你在像这样的夜晚,感觉好过一点。虽然底下的歌迷,还是很匮乏地只会喊“牛逼”。大家的心里面,或许升起了一只红艳艳的马桶。

演出现场 Jerry Hu 摄

顶马的歌,会让你自以为是世界公民,嘴吃四方、胸怀八方的时候,看清一个小小的秘密。秘密就是:人很难摆脱生命里最初的一段时光。城市去工业化,绿色生态环保,终于水清天蓝。可梦里还是墨赤乌黑的苏州河水,杨浦公园的湖里集体翻白肚子的鱼,黄浦江永远不变的潮腥味。一想到身边的这些观众,或许小时候在人民广场见过,就忍不住多看了他们几眼。

城市回忆里比较阴暗的部分,使那些煽情得不得了的城市情歌——《苏州河恋曲》《欢喜侬》《海风》《你上海了我,还一笑而过》,不好多听。因为情怀只会减少,不会再长。有些歌只能隔几年听一遍,好比展开旧地图,确认自己的位置。不能一直盯着地图看,那样你会浑身绵软,失去追赶这座城市进步的动力。顶马那张亮晶晶的贺卡,卡片打开,响起《我想为你唱一首顶楼马戏团的歌》。身边的朋友买了一张,只听了一遍就收藏起来了,“这种东西电很容易用光的,要省着点听”。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申花”,声音接通声音。申花进球的时候,四周所有的老公房同时升起欢呼。童年时深夜睡不着,爬起来看周围还有没有亮着灯的窗的孤寂,被这种难得的万众一心两两相抵。

《申花啊,申花》,顶马有这么一首歌,让不看球的人也觉得激动。外公要是听到这样的口号,坟墓里都要爬出来鼓鼓掌。上次扫墓,还在说要不要烧几张申思祁宏范志毅的照片给老头子,让他开心开心。他死在这支球队和城市的光荣年代。

演出现场 Jerry Hu 摄

《做场子》《快递员》《海螺阿姨》,小人物之歌。谁知道这几年情况变了,城市中产和外来务工者之间架起一条滑梯,屁股一滑,我变成你,你变成我。

时代确实变了,现在觉得,能假客气就不错了。维系面子上的往来,管你背地里闲言碎语。假客气害不死人,暗箭真的能射死人。假客气是一道结界,一条底裤,最好是存在。老话说得没错:饭可以瞎吃,话不能乱讲。一句话讲错,有人冲破结界,裤子一脱,乃么好了。

最喜欢《我去SPA,你去死吧》,过去现在一如既往。歌里面的杭州板砖乐队已经超越一支乐队的肉身,升华成板砖形状的精神图腾。就好像我一如既往地讨厌乐队上综艺,纵使它有千万般的好,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大蛋糕,培养音乐行业生态,等等等等……也还是讨厌,因为没有一支乐队,在综艺红了之后变得更好。被更多人爱,可能会烂得更快。好的机会和作品意义上的好,往往南辕北辙。可是谁敢戳破皇帝的新衣,又不怕显得自己酸了吧唧?所以全都缄默,暗自盼望共襄盛举。

讨厌一样东西的时候,尽可以贬低它,鄙视它。大拇指和食指靠得很近,比出“介小”(so small)的手势。千万不要总想着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样样都上升到性别、平权的高度。只要人人都不屑地比出这个手势,千难万险,大概也都能挨过去,混过去,熬过去。

演出现场 阿水 摄

喜欢一样东西,就尽情享受。鼓手Pipa的《往死里踏》,对自行车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落雨也踏,落铁也踏;屁股烂掉,也要踏踏踏踏,踏踏踏踏。这种肌肉不发达的激情,骨子里非常阳刚。阳刚就是: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不勉强,不混圈子,不抱大腿。猢狲出把戏的事情,绝对不会做。

《南方个南方》,上海人的“复仇”之歌。写得真漂亮,温文尔雅,请君自重。后来困难中再被群嘲时,也总是会想起这首歌的风度。

当你认为自己是世界主义者的时候,的确心态会平稳很多。进入一座城市的共同回忆,对她爱恨交加,让人不太好受。可我们需要有时如坐针毡的感觉。

《海风》和《你上海了我,还一笑而过》,硬币的正反面。一面是长长的镜头,聚沙成塔,斗转星移,骄傲败落,退无可退时,还有一个可以混混的温情小社会。另一面是小赤佬变成的老缺西,眼睛辣红,喉咙很响,拍着胸膛,牛皮哄哄。实际上孤独困苦,大限将至。钢种镬子敲敲,不会再有轰然的回声。

没听到最后一首《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就走了。这是一种迷信,类似饭碗里剩最后一口饭,以后就不会挨饿,这种无厘头的心态。不听毛豆版本的“橘红色天空”,就不会像现场的那些人,在听到“我们永远地纯洁,没有人能消灭我们”的时候掉眼泪。

一再地被消灭,而且顶马也不会永远站在前面等着我们。顶楼的马戏团早就解散了。下次再相聚时,大家都要熟透了。到时候站不动了,一人发一块垫子坐下,再一起定定心心,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演出现场 阿水 摄

看演出之前,问陆晨哪场会比较好。他说第二场,因为一是演了一遍都熟了,二是,是真正的告别了。

告别时,我看勇哥、Pipa他们都演得很开心,范范又美又精神。陆晨后来落了一下眼泪水,脸胀成猪肝色,现出中年人的原形。

谢谢大家,那几年我们都玩得很开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duzhe.cn/fb0f7B2pUUAVTB1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3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03月16日

相关推荐

  • 方言音乐响起来——将田野的风、山岗的土、小城的愁写进乡音里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7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方言音乐响起来——将田野的风、山岗的土、小城的愁写进乡音里》的报道。“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罗大佑曾在《未来的主人翁》中唱道。从港台音乐人的粤语、闽南语歌传

    2025-03-16 23:30:01
    146 0
  • 吴建京《八厘米》:一个小魔术

    舞台剧《繁花》的配乐是上海电子音乐人B6,配得很好。这里的“好”不是说把它拿去做成原声碟亦单独可听,而是一种“适宜”。当观众的全部注意力都被台上絮絮叨叨,层层叠障,兜兜转转的人事流转吸引,配乐仿佛真空,几乎是听不到的。一直要到最后,霓虹色彩把过去、现在与未来

    2025-03-16 23:27:01
    363 0
  • 方言音乐响起来:将田野的风、山岗的土、小城的愁写进乡音里

    从港台音乐人的粤语、闽南语歌传唱于大街小巷,到如今越来越多以方言为主要载体的独立乐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方言音乐的声量正在不断增大从自古以来的一次次民族大融合,到如今《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为代表的影视剧大火,也许,胡服骑射、套马杆的汉子、粗犷的信天游

    2025-03-16 23:24:01
    85 0
  • 第一「网红」小吃,正被中产抛弃

    作者/汽水编辑/章鱼在过去一个月里,韩国中产男女穿梭在上海街头,拍下ins风游客照的时候,部分上海市民却在忙着排队:缅怀一家名叫正豪大大的鸡排店。2024年底,源自台湾的正豪大大鸡排突然发文宣布,将陆续关闭在大陆的所有门店。这家伴随无数90后走过学生时代的鸡排店,正

    2025-03-16 23:21:02
    4359 0
  • 跟着“顶楼马戏团”陆晨的歌声,去逛逛上海的马路 | 我的抗疫日记

    最近,看到很多上海的朋友都在网上转发我们顶楼的马戏团乐队的一首老歌《欢喜侬》,我很开心。歌是2010年创作的,唱的都是上海各具特色的马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视频,是去年这首歌被收录进一档户外音乐纪实节目《中国这么美》时,我和小河一起演唱的。期待战胜疫情之后,我

    2025-03-16 23:18:02
    663 0
  • 顶楼的马戏团宣布解散!他们在解散之前都说了什么?

    顶楼的马戏团十周年巡演专访。顶楼的马戏团乐队宣布解散,主唱陆晨退出,乐队剩余四人将组建后摇乐队“反狗Anti-dogs”。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民谣与诗”微信号:glimmers-

    2025-03-16 23:15:02
    13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