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社与字节跳动联合发布《识的惠普---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共同探讨短视频助推知识惠普过程中所发挥的左右和价值,探寻新平台、新方式帮助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新途径。抖音短视频,截止到2018年12月8日,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将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关于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次数超过3388亿次。
《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指出,抖音短视频使日常生活知识化,隐形知识显性化。使知识无国界化,给知识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短视频平台让知识回归本源,重新以“口语”的形式进行生产和传播。降低了获得丰富知识的门槛,激发群众传播知识的热情。例如,抖音上一条题为《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的抖音短视频,共收获了 185.4 万个赞,播放量累计超过 4760 千万,获得用户普遍好评:" 长知识了!万万没想到格陵兰其实没有那么大 ..." 该视频作者为抖音知名科普达人 " 地球村讲解员 ",自 2018 年 7 月以来,通过抖音平台科普天文地理知识。半年时间已收获 468.2 万粉丝,作品累计获赞超过 2000 万,累计播放量超过 5 亿。
短视频还打破了知识在传播中和接收中存在的固有壁垒,以社交为纽带进行知识共享,将个体化学习机会转变为大众分享并参与,让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短视频知识报告》研究内容显示,短视频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降低了知识接受的门槛,拉近了知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普通群众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以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为例,目前,旗下科普向官方账号 " 中科院之声 "、" 中科院物理所 "、" 中国科普博览 " 已集体入驻抖音,让普通用户也能通过手机屏幕,与国内最权威的科研机构 " 面对面 "。目前,中国科学院旗下抖音官方账号累计粉丝数已突破 180 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谢维和指出,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去推动知识普惠。谢维和表示,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 15 秒到 1 分钟的时长里,以短小精悍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谢维和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教授李强,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赵彦表示,时长 15 秒至一分钟的抖音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显象化形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不仅丰富了知识的内涵与层次脉络,也拓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吸引广大青年受众在点滴中学习和探索知识,有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赵彦介绍,中国科学院的新媒体团队--中科院之声,2018 年下半年在抖音开设了账号,发布了来自科研一线的生动有趣的知识短视频,取得了不错的大众传播效果,也吸引了科技界院士专家们的关注。
▲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赵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胡百精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步兴起,推动知识的生产环节从精英拓展至大众,在让知识更具人格化、场景化的同时,也让知识的普惠、知识的提升、知识的分享和共创成为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胡百精
此次《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的发布是对短视频知识沉淀与传播价值的一次系统梳理。此前,抖音已陆续开展 " 向日葵计划 "、" 我的科学之 yeah"、" 谁说科学不抖音 " 等活动,加强科学知识在平台上的传播力度,让这些有价值的内容能够触达更广泛的用户。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方面表示,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普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对知识传播内容进行倾斜和扶持,进一步推动 " 知识普惠 ",让短视频内容不仅 " 有趣 ",而且 " 有用 ";让高深的科普知识源源不断地走出实验室、研究院,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d5bAgQ8UQZdAFFa.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