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谣言及谎报险情等行为及处罚

  【导读】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的认定及处罚

  本行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社会秩序。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上述行为的客观后果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

  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过失实施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行为,行为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为了故意制造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的是出于报复,给某些单位施加压力,有的是出于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看热闹,等等。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本行为的构成,但可以作为给予其处罚轻重的依据之一。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ce2C2pWUAhcBVE.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传染病防治法:隐瞒谎报疫情可构成犯罪

      【导读】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有明确规定,尤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有明确规定,尤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

    2024-12-11 02:56:23
    38 0
  • 村民谎报警情 缺德 民警快速出警 白忙

      【导读】前不久,在宁陵县刘楼乡薛屯村出现了一件怪事,村民印某一时心血来潮,拨打了110谎报警情,结果受到了村民的指责。7月21日上午11时10分,宁陵县公安局接到报案称:刘楼乡薛屯村   前不久,在宁陵县刘楼乡薛屯村出现了一件怪事,村民印某一时心血来潮,拨打了11

    2024-12-11 02:18:24
    45 0
  • 重大责任事故罪怎样认定(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要件有哪些)

    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有故意构成,要求责

    2024-12-11 02:13:53
    68 0
  • 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罪(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处罚)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量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构成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

    2024-12-11 02:13:53
    40 0
  • 关于安全事故的分级(谎报安全事故罪构成要素有哪些)

    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有故意构成,要求责

    2024-12-11 02:13:53
    45 0
  • 重大事故的定性是什么(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罪最高判多久)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构成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不报、谎

    2024-12-11 02:13:53
    37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