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工作微信号到底谁“做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社交账号已体现出明显的人身、财产属性。如今,员工通过社交账号对目标客户进行添加,再拉至企业工作群,对潜在客户进行维护,已经成为公司客户开发方式之一。然而,这种模式下,一旦员工离职,其运营的网络社交账号归属该如何确定?

江苏泰州,袁某在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入职后公司为其配备工作手机及电话卡,但袁某并未使用,而是用个人手机号注册微信对接工作,后因与公司产生矛盾,袁某被解雇,公司起诉要求袁某归还工作所用微信并赔偿经济损失。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公司诉请,之后公司又提起上诉。

工作中使用的网络社交账号的归属权应如何认定呢?

根据《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写明,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平台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账号的使用权,且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

在双方事先无约定的情形下,应考察网络社交账号的注册情况。通常情况下,网络社交账号的注册需要提供用户信息,若社交账号是由单位以其名义注册,交由劳动者管理的,则其权利人为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解除时,劳动者当然负有将该账号的管理权限交还给单位的义务;若账号系以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注册,即使其用于用人单位的宣传,其权利仍归属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解除时,用人单位亦无权要求劳动者移交管理权限。本案中,袁某的微信号系以其个人的身份信息注册,在离职后,公司无权要求其返还。

网络社交账号的归属凸显出了单位、个人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又一挑战。从网络服务平台的角度来看,用户协议通常规定,账号的所有权归平台所有,用户拥有的仅是使用权。换句话说,无论是公司、单位还是员工,他们都只是账号的使用者,而非所有者。

因此,单位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员工的网络社交账号,同时也要尊重员工的努力和贡献。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理解他们的职责和权利,同时也要意识到他们在运营网络社交账号时的责任和风险。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c18C2pWVgVWBFU.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干了5天淘宝客服不想去了怎么办?离职原因怎么写?

    作为一名淘宝客服,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包括高强度的工作、顾客的不满、以及可能的个人职业发展限制。如果你在工作了5天后发现自己不想继续这份工作,这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考虑如何优雅地离职,并且给出一个合理的离职原因。首先,你需要对自己的决定进行深

    2024-12-11 04:14:38
    64 0
  • 离职后查出职业病原单位需要负责吗?

    如果职业病和原工作有关,单位需要负责。劳动者可以去申请职业病鉴定,在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第九条 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

    2024-12-11 04:05:12
    52 0
  • 年假没休离职怎么算工资(离职未休年假补偿标准)

    假日渐深入人心,但具体年休假的天数和如何确定年休假工资计算基数很多职工并不了解。日前,宁波市北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就裁定了一起带薪年休假案例。 基本案情:徐某2019年7月1日入职某公司从事压铸岗位的工作,双方签订了,约定工资为2010元。双方间,公司从徐某入职当

    2024-12-11 04:05:02
    63 0
  • 离职时有年假未休完怎么办

    问题解答: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依据】 《职工假条例》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

    2024-12-11 04:05:01
    58 0
  • 离职感谢信2024(精选35篇)

    离职感谢信2024(精选35篇) 离职感谢信2024 篇1   尊敬的老板、老板娘以及吴经理:   你们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这一年多时光能与你们的相处与合作。感谢正华给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这一年多的时光里,让我这一个懵懂且无知的嫩头少年,逐渐地适应了职场

    2024-12-11 04:02:05
    57 0
  • 没签合同擅自离职有什么后果吗

    律师解答www. 没签合同擅自离职的后果如下: 一、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的工资; 二、直接走人的,如果造成了损失的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 三、即使没有签劳动合同,劳动者离职的,要通知用人单位,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2024-12-11 04:01:51
    230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