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各位老铁们对“柏林孤影”可能比较关怀,我们都想要学习一些“柏林孤影”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柏林孤影””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1905电影网讯当地时间2月15日,柏林电影节进入到第五个比赛日的赛程。在当日的主竞赛单元上映了三部竞赛片。分别是反纳粹题材的战争影片《柏林孤影》、略带有魔幻现实气质的中国影片《长江图》以及短小精悍的《萨拉热窝之死》。这三部电影风格各异,尤其是《长江图》在媒体处收获了相当不俗的评论。
《柏林孤影》剧照
《柏林孤影》虽然是一部德国电影,但却由瑞士导演文森特·佩雷斯执导,英国演员艾玛·汤普森和布莱丹·格里森联袂主演。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6月的柏林,纳粹正在庆祝自己对法国的胜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癫狂。但是安娜和奥图却开心不起来。这一户劳动阶级家庭的孩子,应征入伍,却在前线死去。从此,安娜和奥图就不再信任自己的“元首”。对他所发动的战争产生了怀疑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计划要刺杀希特勒,并且阻止战争机器的脚步。不过,他们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党卫军盯上了。安娜和奥图暴露在危险之中,他们的邻居的生命也岌岌可危起来。影片改编自汉斯·法拉达创作于1946年的小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本小说,在4周之内就写作完成。故事讲述的是安娜和奥图在1940-1943年期间对于纳粹的反抗。在当时的柏林,这样反对纳粹的人,的的确确是“孤独”的。
影片算是大题小做的典型,虽然偶然有着不错的片段,但是整体上并不出色。而且影片大气而磅礴的摄影,与影片的小格局并不相称。不过,影片在服装设计、布景以及美工上,却是可圈可点的。只能说,这是一部工于技术的影片。很显然,演员出身的导演文森特·佩雷斯并不能轻易地掌握这一题材。《好莱坞报道者》称:“这就是一部温良躬谦的讲述抵抗故事的影片”。
《长江图》剧照
来自中国第六代导演杨超的《长江图》是一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虽然影片在节奏上令人昏昏欲睡,但是大多数媒体还是给出了不错的评论。《长江图》的故事发生在当代中国的长江沿岸。船长高淳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个人——安陆(辛芷蕾饰)。只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陆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但是变得越来越年轻。高淳迷上了安陆,不断停船与她相会,也渐渐发现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写诗集有关。但是船过三峡之后,安陆不再出现了。高淳疯狂地寻找安陆,在诗集和航线图中,发现了安陆出现的规律。船上发生变故,但他不顾一切地独自一人驾驶货船,继续上溯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终于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影片中关于宗教、哲学和历史的复杂内容,让人难以理解,但这也是影片令人着迷的地方。最关键的是一点,在国内这个狂飙突进的市场中,产生了大量的类型片,而文艺片的缺失,已经成为了这个市场的遗憾。所以,以“反类型片”出现的《长江图》,对于华语电影的意义来说,并不只是一部柏林电影节的参赛片这么简单。
《好莱坞报道者》称:“这是一部充满了细节、质感和美感的影片。令人着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性是影片的基调。寺庙、宗教、神秘主义元素,构建了影片的价值观。在摄影上,李屏宾的语汇和长镜头,营造出了中国味十足的画面感。整体来说,这是一部在每个环节都非常成功的影片。”《每日银幕》称:“在这部蜿蜒而又流长的影片中,极具美感的时刻随处可见。影片杂糅了很多关于长江的传说,这条中国最长的河流毫无疑问是这部影片的灵感来源。”按照这样的口碑,《长江图》很有希望能在柏林有所斩获。
在当日晚间上映的《萨拉热窝之死》,是一部波黑电影,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曾经拍摄了著名的《午餐盒》和《渺生一页》。20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欧罗巴酒店,当地最好的酒店。经理奥马尔正在准备欢迎一大群贵宾。因为当地正在筹划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以纪念“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00周年。100年前,正是该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奥尔马并不担心迎接客人,他所担心的是自己酒店内部的矛盾。因为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酒店的工人正在计划着一次罢工。洗衣部门的员工和奥尔马的女儿是这次罢工事件的领导者,奥尔马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境地。与此同时,法国人正在为这一次的纪念活动准备演讲;萨拉热窝当地的电视媒体也在全民之间做了一个普查,当年那个叫做普林西普的刺客,究竟是犯人还是民族和国家的英雄?他的举动是牵制了一个国家还是推动了一个国家。
在这部探究历史的影片中,丹尼斯·塔诺维奇再一次把目光放到了历史和国家之上,影片混杂了历史和现在,用蒙太奇营造了交响诗一般的混音效果。不过,影片的口碑评论却很一般。《每日银幕》称:“这部电影很完整,对于阶级、冲突的展现也非常到位。不过,你很可能不会记得影片中讲述了什么。换而言之,这是一部很容易就会被遗忘的影片。”
场刊评分
非竞赛单元方面,范俭所拍摄的讲述菜农生活的纪录片《吾土》,在全景纪录片单元上映。场刊方面,前一日的评分已经刊出,《战时来信》2.6分、《当我们17岁》2.5分,《24周》2.3分,都算是中规中矩的分数。《海焰》依旧以3.3分排名第一。
本文来自1905电影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bd0B2pVVghWA1c.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