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出标准应该怎么做

通过对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考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日本证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比较完备,涉及面比较齐全,可操作性也比较强。相比之下,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的有关规定还很不完善,严重影响到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实施,阻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借鉴地引进外国发达的退市标准,并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退市标准,将对我国证券市场解决长期以来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产生极大的推动。

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作为基础,笔者大胆推新,认为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出标准,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切入:

(1)实施“双重标准”(dualdemonstration)。这里的“双重标准”是指时间标准和资本标准。我国现行法律采取的是时间的量化标准,即“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但是这一标准正如上面所指出的具有极大的缺陷,无法满足退市的具体操作要求,很容易被上市公司规避。因此不少国家都采取资本标准,即“资不抵债”标准,资不抵债标准可以很好地弥补时间标准的不足。而资不抵债是是公司因经营状况不佳,亏损额不断积累的量的结果。而公司一旦到了资不抵债的时候,股民的损失难以挽回。因此为了更好地监控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笔者认为应该有必要把我国原来所具有的时间标准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多一个标准:资不抵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2)以“累计亏损”作为退市标准。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应该退市的最主要标准,就是应看其主营业务是否有起色,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明显的提高。当上市公司从第一个亏损年度算起的历次亏损总额达到净资产一定比例时即暂停上市,进一步来讲,当该比例达到新的标准时即应终止上市。而公司要想恢复上市,必须使累计亏损减小到一定比例。“累计亏损”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市公司人为地控制利润;另一方面更注重实质,只有经营质量、资产质量都改善了,那上市公司才能真正地得以恢复上市,否则,不论该公司恢复上市后一年还是两年,其同样应面临退市下场。

(3)退市标准应与上市标准相统一。在股市政府化的条件下,靠股市的扩容已经不能解决市场的供求矛盾。因此政府行为本身产生一种稀缺资源,引发争夺资源现象。所以,解决退市难题必须放开股票市场,让市场的供求规律调节企业的退市机制。只有企业进入股市的所费成本低廉才会换来其退出股市的所费成本的降低。笔者考虑降低上市门槛,逐步实行上市公司的注册制,这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资源稀缺的最有效的办法。对于严重亏损上市公司,只要符合《退市办法(修订)》中的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款,就应该毫不犹豫地让该上市公司退市。

(4)笔者认为应该参照美日的做法将下列的因素也考虑到退市标准中:连续三年没有发放股息或红利;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全部或大部分业务已停止经营;大部分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租赁或遭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的);公司违反上市协议,交易所认为应该终止上市的。

法务时刻来源链接:https://www.jiwenlaw.com/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bcbC2pQXQdVAV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公司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全(18篇)

    不同类型的采购,如原材料采购、设备采购、服务采购等,需要有相应的采购流程和管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帮助你找到信任和可靠的合作伙伴。 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篇一 第一条本办法所管理的对象为公司办公设备、用品、印刷品、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条公司钥

    2024-12-11 03:50:35
    57 0
  • 加快健全工伤保险组织机构 推进工伤保险工作

    导读: 按:《》颁布后,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条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加快工作进度,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切实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特开辟“专辑”。《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后 按:《》颁布后,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和要求,

    2024-12-11 01:17:29
    32 0
  • 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包括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和企事业单位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居)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村(居)民委员会,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企事业单位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

    2024-12-10 22:57:12
    40 0
  • 健全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

    收购与反收购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伴随着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反收购发展出了多种策略,主要有:提起诉讼、杠杆重组、支付"绿票"、"毒丸"计划、黄金保护伞、交错董事会、超级多数投票规则等。作为对收购的一种防御,反收购主要是由被收购公

    2024-12-10 20:18:15
    44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