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说到名侦探,大概许多人都会想到柯南,以及他那句酷到家的口头禅:“真相只有一个”。
可侦探小说史上的名侦探,可远远不止柯南一个。说到柯南,这个名字其实是在向柯南·道尔致敬。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创造出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一经典的侦探形象,将侦探小说推向了一个高峰。
美国畅销作家罗伯特·帕克把侦探小说称为“英雄的最后一块避难地”,而阿瑟·柯南·道尔无疑是开垦这块避难地的重要先驱。1930年7月7日,柯南·道尔去世,把他的老朋友夏洛克·福尔摩斯托付给侦探小说的世界,作为“侦探中的侦探”,继续扮演现代英雄的楷模。
在这个令人欲罢不能的侦探世界里,除了大名鼎鼎的柯南与福尔摩斯,你还能想到谁?你最喜欢的侦探小说是哪一部?借着柯南·道尔扬起的东风,我们今天一起来一场侦探之旅。
撰文:新京报记者 修佳明
在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时代,侦探小说刚刚兴起,还没有来得及区分出复杂的类型和派别,侦探小说之间的角逐,往往简化为侦探英雄之间的隔空斗法,如福尔摩斯就曾嘲笑爱伦·坡笔下的杜宾侦探为“不值一提的家伙”,从而代替柯南·道尔向爱伦·坡发出了挑战。
借着柯南·道尔扬起的东风,侦探小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迎来了黄金时代,数以千计的侦探小说将这一通俗文类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出现了关于侦探小说类型、风格和流派的讨论。根据写作的风格和目的,侦探小说被分为本格派、变格派、悬疑派、社会派、冷硬派和法庭派等等。学院派的文学理论家托多洛夫则在《侦探小说类型学》中,将其分为解谜小说、黑色小说和悬疑小说三类,扩大并稳固了侦探小说的文类结构。此文收入了他的文艺批评代表作《散文诗学》,实际上代表主流文学承认了侦探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化的文学影响力。
不论何种类型的侦探小说,唯一离不开的都是一位出色的侦探。除了少数特例(如日本泰斗级推理作家松本清张,笔下多以平民为主角,靠案件本身和社会意义取胜)外,大部分侦探小说获得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能够塑造出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侦探英雄。福尔摩斯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传说中的神探。可以说,有多少让人爱不释手的侦探小说,就有多少深入人心的名侦探。阅读侦探小说,往往是一场与侦探相识的旅程。
1杜宾:第一个名侦探输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作者:爱伦·坡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
1841年,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在《格拉汉姆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莫格街谋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虚构了一起玄怪的密室灭门惨案,并在案件抽丝剥茧的破解过程中,捧红了一位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宾(August Dupin)。他后来在《玛丽·罗杰疑案》和《失窃的信》等小说中继续侦破一桩桩离奇古怪的案件,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的第一个名侦探。
第一名侦探的殊荣属于法国人,爱伦·坡特意为他起了一个典型的法国名字Dupin。作为书中的侦探,杜宾当然具有冷静的头脑、超常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行动力,同时还是一个性格孤僻古怪、喜欢嘲弄警察、把破案当做智力游戏的怪人;他只有一个近似朋友的伙伴,就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我”和杜宾出现在每一个侦探故事中——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福尔摩斯系列以及后来大多数正统的侦探小说,都延续了这种搭配“怪癖+助手+无能警察”出现的系列侦探形象。爱伦·坡在“侦探小说”之名尚未出现(爱伦·坡称自己创造的这类小说为“推断小说”)之前,已经奠定了名侦探的经典格式。
爱伦·坡成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并非全是偶然,他一生作品中贯穿的悬疑、恐怖、神秘的黑色格调和对逻辑、文字和气氛的重视,正适合对凶杀、疑案的刻画与展示,也因此一出手便获得成功。
另一篇类似的侦探小说《金甲虫》由翻译家周作人在清末以“玉虫缘”之名译入中国,成为爱伦·坡在中国的最早译介;而小说在发表当时,则帮助穷困的爱伦·坡赢得了杂志社的一笔奖金,得以维持生计,继续创作。
1946年,后人设立埃德加·爱伦·坡奖,成为全世界侦探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项。略为可惜的是,收入爱伦·坡所有侦探小说的《爱伦·坡短篇小说集》,在当代并没有十分理想的译本。这可能与他穿越语言界限的写作风格有关,也是杜宾在大众读者心中遥远而陌生的原因之一。
2福尔摩斯;侦探的同义词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作者:亚瑟·柯南·道尔
版本:中华书局2012年11月
柯南·道尔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但并不是第一个写侦探小说的人。在英国,柯林斯的《白衣女人》和《月亮宝石》都在福尔摩斯系列出现之前发表。作家以文学功力取胜,并把侦探小说推向了长篇创作的领域。同时代的一些大作家如狄更斯,也曾受到吸引,涉足侦探小说,并留下一部未完成的《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但无论是前辈还是后生,没有一个侦探能够掩盖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光辉。
以福尔摩斯为原型的影视作品数量,至今保持着影视翻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谓是前无古人的超级IP。这足可见福尔摩斯不仅在当时、在侦探小说界,而是超越时空文类的界限,而成为传世的经典。
柯南·道尔是幸运的。在他写作的年代,人们还能接受并欣赏“完美”的存在。于是,他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侦探:福尔摩斯恰好具备一名侦探所需要的所有素质和能力,又在对侦探毫无价值的方面一无是处,还配有一个完美的叙述者伙伴华生。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完美,他本人的特征就是一名侦探的标准手册,象征着侦探的理想。
为什么后起的侦探形象无论多么成功,都无法取代福尔摩斯对“侦探”这一标签的代言权?因为他们为了与福尔摩斯有所区别,必须放弃一些对侦探而言宝贵的特征,而成为不够完美的侦探。在文学性、艺术感、思想价值、推理难度等等方面,福尔摩斯系列都大概早已被后来的侦探小说所超越,但福尔摩斯这一形象,却已经在时间的长轴上,固定了自己的位置。
当然,不完美并不代表不可爱,这也是侦探小说在福尔摩斯热之后才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如果人人都是福尔摩斯,那么侦探小说也必将失去传承的活力。因此我们会发现,所有后来值得铭记的名侦探,身上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也许正是这些缺点,让他们在福尔摩斯“影响的焦虑”中脱颖而出。
3布朗神父:破解人心的侦探
《布朗神父探案集》
作者:切斯特顿
版本: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
布朗神父是一名真正的神父。他平日里领人祷告,听人忏悔,尽着神父的本分。不过他恰巧又是一个天生的侦探苗子:思维缜密、直觉强大、智力非凡。于是,他带着双重身份行事,一边破解犯罪史上的种种奇案,一边抱着普渡众生的心态,追求罪犯的忏悔。
他天性害羞,个子矮矮的,脸蛋圆圆的,手里提着一把雨伞,为人谦卑低调,与身材高大、棱角分明、光芒万丈的福尔摩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正是这些与侦探形象严重不符的外观和气质,让他在戳穿诡局、揭露真相时更加有力动人。而且,他利用神父职位之便,搜集和了解的知识信息,让人大开眼界。沉默中绵绵的思考脉络,也方便作者自然而缜密地描绘出来,让破案者的心理活动与犯罪者的思绪交织缠斗、触及到心灵层面的交锋。
布朗神父的创造者切斯特顿,是以侦探小说创作为志业的作家,他借布朗神父之口常说:“罪犯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侦探只不过是评论家罢了。”把推理的重心偏移到犯罪的巧妙构思和诡计设计之上,创造出无头尸拼接、人间蒸发、开放性密室、心理幻觉等等不可能犯罪的场景和技法,用力把侦探小说的专业化程度做到极致。而布朗神父这样一位低调、睿智的侦探,让他的创作得心应手。
胖胖的布朗神父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1910年9月,切斯特顿发表了第一篇以他为主角的侦探小说《蓝宝石十字架》。他的想象力和对心理的精密推算,经过百余年的考验后,魅力依然如昔,被热爱侦探小说的读者和批评家拿来与杜宾和福尔摩斯并论,跻身“世界三大名侦探”之列。
4亚森·罗平:与福尔摩斯对决的侠盗
《亚森·罗平探案集》
作者:莫里斯·勒布朗
版本:译林出版社2009年9月
“侠盗”亚森·罗平的出现,第一次打破了侦探小说中“正邪”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在主人公身上添了一种亦正亦邪的复杂色彩,拥有了之前总是以“正义使者”面目出现的侦探不具备的独特魅力。与冷冰冰、不苟言笑和极度认真的侦探们不同,侠盗罗平性格开朗、有趣,爱开玩笑,不拘小节,热爱女性,以巧妙的易容术行走世间,打开了无限的可能。
罗平的故事中,与福尔摩斯的正面较量最为引人瞩目。罗平(Lupin)虽然与杜宾(Dupin)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却是一个绝对正宗的法国人形象,浪漫、大胆、热情,充满幻想和活力。与他相比,孤僻、冷漠、不苟言笑的杜宾,更像是戴了一顶假扮法国人的头套。但即使这样,福尔摩斯对杜宾的贬低也会让法国人难堪,随意罗平和福尔摩斯的对决似乎不可避免,而由法国人莫里斯·勒布朗亲笔操刀的侦探故事,当然不会让自己人丢脸。更为有趣的是,福尔摩斯的拥趸、日本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学步勒布朗,在自己的小说中引入罗平,让日本侦探与法国侦探展开了对决。之后在《名侦探柯南》中,罗平的形象跨越媒介,再次挑战动画片中的侦探主角,简直无处不在。这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意气之争,对侦探小说迷来说,总是让人大呼过瘾的福音。
莫里斯·勒布朗最初并没有塑造罗平这一人物的意愿,是在编辑的强迫下,纯粹依靠灵感和直觉创造了这个风靡全球的侠盗形象。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罗平也渐渐成为法国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国贼”。虽然名为“贼”,并屡次被捕(多数为自愿),罗平归根结底还是不折不扣的好人,在涉及道德和正义的方面并没有触及灰色地带,这才能让读者毫无保留地喜爱。
5
波洛和马普尔小姐:
比不上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人生还》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与开拓时代的前辈们不同,黄金时代的侦探小说家,往往比自己笔下的侦探更有名,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读者不用担心故事的主人公是神探波洛还是女侦探马普尔小姐,哪怕两位名侦探同时缺席,克里斯蒂的名头依然能够提供质量的担保,比如她笔下风评最佳的小说《无人生还》。
十个人被困荒岛,一首古老的英国童谣预示着他们将一一死去。结果歌谣应验,无人生还。这十个人中,谁是凶手?没有《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波洛侦探,也没有他的好朋友“老猫”马普尔,在极端的推理困境下,读者只能独自前往逻辑的深渊,最终触碰到的却可能并非纯粹的理性,而是人性的黑暗。这部有“本格推理第一作品”之称的小说,代表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高峰,可做侦探小说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平著作百余本,几乎没有败笔,可谓奇迹。单就作品质量而言,这位女作家确乎已远远超越前辈,将侦探小说的品质和格调提升了一个台阶,已可与文学主流相提并论。然而,波洛和马普尔小姐两位她手下常用的侦探,虽然名气也不小,而且特征鲜明,却并没有受到与阿加莎本人所匹配的声望。这可能与二位侦探的形象不够美观耀眼、出境机会平分而不够集中有关。
6菲利普·马洛和萨姆·斯佩德:硬汉侦探
《长眠不醒》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08年
以智力和技巧取胜的侦探,随着侦探小说和现实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开发出肢体上的能量。“硬汉派”侦探小说随之而生,以暴力和武斗代替完美的推理和逻辑,以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引起读者的同情。激烈的冲突场面与受挫的困境和矛盾,成为硬汉侦探必须面对的挑战。
雷蒙德·钱德勒的御用侦探菲利普·马洛是他自己理想的化身,以一个失业的警察形象出现,凭一己之力践行侦探的本分,在正义和犯罪的张力中守住良心。他的弱点很多,性格上有缺陷,人生际遇惨淡,没有福尔摩斯的从容、罗平的技巧、神父布朗的职业便利,只能依靠自己的叛逆和强大的意志硬生生地冲破困难。也许正因如此,马洛获得了更多人的体谅和喜爱,甚至在1995年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票选中超过福尔摩斯,成为了最佳男侦探。
《马耳他之鹰》
作者:达希尔·哈梅特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2年4月
萨姆·斯佩德与菲利普·马洛何其相似,是同样的硬汉,也是同样的犬儒。在《马耳他之鹰》中,他无法像其他侦探一样胸有成竹、掌控大局,而只能被动地前进,用意志力和强壮的身体,突破一层层的谜团,直到最后还要经受心灵的拷问和精神的折磨。硬汉侦探相对于福尔摩斯们的“不完美”十分明显,他们和警察、罪犯之间智力基本相当的角逐和斗法,让故事本身渔翁得利,往往引人入胜,充满了紧张和悬念。而硬汉侦探本身的人格魅力,也足以吸引很多有英雄梦想的现代人。
7汉尼拔:当侦探无能为力之时
《沉默的羔羊》
作者:托马斯·哈里斯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3年1月
除了福尔摩斯的现代化身埃勒里·奎因之外,欧美侦探小说对于名侦探的塑造逐渐陷入僵局,无论是女硬汉还是转换各种职业的业余侦探,都缺少突破性的创造,反而没有侦探英雄的侦探小说完成了一些开拓,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和黑色小说的代表《邮差总按两次铃》。但是没有侦探,侦探小说或陷入推理迷局,或陷入哲理说教,总觉得少了些人的味道。汉尼拔的形象在这时横空出现,打开了另一种可能。
汉尼拔最初也是由“侠盗”起家,只不过与罗平不同,他的亦正亦邪背后,是绝对的恶。但是在《沉默的羔羊》这一系列小说中,判断善恶毕竟太过肤浅,“侦探”完成的是对人心、人性和“恶”的追问与探寻。如果换一种视角,把汉尼拔如何陷入恶、人性中为何会存在恶这一问题,当做小说中的案件,那么汉尼拔的谋杀、吃人以及种种罪行,则变成他这个“侦探”破案的手段。面对这些更深层次、或者说更加扭曲的谜题时,侦探已经无能为力,只能依靠罪犯,而且是智商超群的罪犯。
汉尼拔的故事,打破了侦探小说简单的追查、搜捕模式,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站在“正义”一方的侦探,英雄色彩已经淡化,从前由福尔摩斯担任的解密、释疑和终结行动,现在由罪犯来承担。如今,在影视荧屏上,与汉尼拔类似的反英雄形象,受欢迎的程度已远远超过正统的侦探英雄,如“嗜血法医”、“绝命毒师”等等,而依然能与之分庭抗礼的侦探,仍然是福尔摩斯。
8明智小五郎:日本侦探的偶像
《D坂杀人案》
作者:江户川乱步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1年5月
在侦探小说领域,能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唯有日本。以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等侦探小说家始,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香火不断。而江户川乱步创造的明智小五郎,作为日本侦探小说中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名侦探,功不可没,也奠定了日本侦探小说的底气和格调。
明智小五郎于1925年1月在《D坂杀人事件》中首次亮相,是一个有学者气质和游民性格的天才年轻侦探。后来随着小说的成功,明智小五郎逐渐升级,相貌越来越稳重持成,打斗技能提升,并拥有了自己的侦探事务所,遇见了妻子文代、助手小林芳雄和少年侦探团,还有了自己一生的对手怪人二十面相。这些配置基本上与福尔摩斯相称,小五郎的断案也如福尔摩斯一样百战百胜。在当时缺乏英雄的时代,很快走进每一个少年的心里,成为日本妇孺皆知的侦探代言人。
小五郎对于犯罪学和心理学的偏爱,让他在断案时比他的偶像福尔摩斯在心理分析方面更进一步。江户川乱步也有足够的自信,让他在《黄金假面人》中,与罗平正面对决。
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本格派”推理的创始人,虽然以小五郎为主角,却不完全依赖侦探的个人风采,而在设计案件、想象情节方面足够用力,有自己的贡献,为日本侦探小说提供了信心。后来,日本最流行的两部侦探漫画《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和《名侦探柯南》中,分别用明智健悟和毛利小五郎两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对明智小五郎遥遥致敬。
9金田一耕助:有口吃的平民侦探
《狱门岛》
作者:横沟正史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9月
金田一耕助是动漫人物金田一的爷爷,从他培养出“侦三代”来看,他的人生结局应该不错,至少家庭美满。但是在人生的初期,这位侦探并不顺利。他曾经吸毒堕落,穷困潦倒,通过“本阵杀人事件”出名后,又赶上时代不好,被征兵入伍,还好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还能继续从事本行。
与并称为“日本三大侦探”的明智小五郎和神津恭介不同,他并非英才,而更接近平民,有口吃的毛病,又衣衫褴褛,活动的地方也和当时的日本平民相近,该破败的破败,该乡土的乡土。也许正是凭借这份亲切感,让他很快受到了日本民众的欢迎。
金田一耕助出场较晚,在1946年才首次亮相。但作者横沟正史在推出小说前,已经做过二十年的杂志主编,其中就包括《侦探小说》杂志,所以对于侦探小说的情况了解得甚至比当时已经出版过作品的作者更加清晰,自然出手不凡,《本阵杀人事件》和《蝴蝶杀人事件》以解谜为主,在江户川乱步奠定的高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日本侦探小说的水准。而金田一耕助这个外表并不光鲜亮丽的形象,也是他几经斟酌后刻意为之,果然受到了接纳和好评。
金田一耕助缩短了名侦探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再像明智小五郎一样高高在上,这也为侦探小说后续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但是在当时盛谈“某时某地福尔摩斯”的风气下,金田一耕助仍然是以福尔摩斯为原型进行塑造和宣传,毕竟不及同时代欧美小说向前探路的步伐。
10霍桑:中国人自己的侦探
《霍桑探案集》丛书
作者:程小青
版本:群众出版社 1986年-1988年
福尔摩斯的影响,远及东亚,中国也不出其外。比爱伦·坡的小说晚出半个世纪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在中国的译介却更早、更多,包括林纾、周瘦鹃在内的翻译大家纷纷争译,影响颇大。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也是在福尔摩斯的影响下出现的。作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第一人,程小青在1919年开始连载“霍桑探案”系列之前,正是福尔摩斯的译者之一。
霍桑探案的形式对福尔摩斯有明显的借鉴痕迹,如侦探霍桑的身边也有一个叙述者包朗作为助手,如霍桑的业余爱好也是小提琴。虽然如此,程小青在霍桑探案的故事中也不乏本土化的发明。与福尔摩斯的冷酷傲慢性格不同,霍桑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热心的侠士,还有一个亦敌亦友的对手江南燕,这都有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影子。
有人认为,中国自有侦探小说的传统,就是以《狄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为代表的公案小说。这样说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些公案小说也讲破案,也有类似侦探的“某公”。但是如果从侦探英雄这一角度细究起来,中国的公案小说和西方传来的侦探小说,可谓有质的差别。公案小说,推理、断案者为官方行政人员,而侦探小说中的侦探即便不是“法外之徒”,至少也是“自由职业者”,如果对照公案小说,那也应该是散兵游勇的侠士才对(黄天霸、展昭也不能算)。可是公案小说中的侠士,又仅仅是贡献忠心和武力,并没有承担侦探的责任,因此也称不上是侦探英雄。帕克说侦探小说是“英雄的最后一块避难地”,那是说西方的情况,对中国未必适用。中国的英雄自然有中国英雄的去处,不必争夺侦探小说的名头。
如果按照西方侦探小说的标准来看,那么霍桑无疑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中国“名侦探”。霍桑有科学进步的思想,会抽香烟,看电影,完全是现代社会培养出来的新型侦探,与传统的某公有本质的区别。他不会强调忠心为主,而是以公平正义为己任,针对案件本身思考和行动。这样的侦探,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可喜是,霍桑探案故事本身已经足够成熟完整。可惜的是,百年已过,中国的侦探小说的创作,并没有出现对霍桑明显的超越。相较于日本侦探小说中涌现出的“某时某地福尔摩斯”,中国侦探小说连鼓吹宣传的勇气也嫌不足。好在如今国际文化的交流甚为方便,中国读者大可以多读福尔摩斯、阿加莎和江户川乱步,似乎并不需要国内的侦探小说有什么惊喜的创造。
赏给坚持原创的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
点击以下 关键词查看精彩内容
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特别定制版《阿城文集》~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 E N D -
本文来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ae5B2pbVQVVDFA.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