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内容里写了敏感内容就被删除了,今天修改了一下)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2018年将是实体店爆发的一年,更是与时间赛跑的一年——零售行业的洗牌基本结束,从店铺形象、消费群体、服务模式等已经“换血”完毕。
大局已定,传统零售实体店面临淘汰,许多零售品牌纷纷寻求转型。那么,转型方向在哪里?老郑在这里斗胆提出 4 个转型趋势:
1.
从模糊定位到精准定位
品牌定位是品牌发展战略的基础和灵魂,贯穿着品牌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个成功的品牌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清晰的印象。说到牙膏,人们会想到高露洁;说到碳酸饮料,人们会想到百事可乐;在社会日复一日的发展中,因为清晰精准的定位,这些品牌已经悄悄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
传统零售下的实体店在定位这一块往往是模糊的,品牌、店铺、商品没有明确的个性,什么好卖就卖什么,这么做不仅导致商品同质化加剧,也无法叩开消费者的心扉。
只有从模糊定位到精准定位,才能深深感染消费者。
2.
从卖东西到卖体验
何为体验?老郑认为,体验就是终端店铺与消费者之间要建立情感链接。
现在,比起看得见摸不着的电商,实体店的展示体验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已成为品牌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开出体验店、快闪店,只为培养下一代品牌消费及情感沟通。
韩国彩妆品牌 Innisfree 最近开了个「彩妆地铁站」,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化妆、自拍,还可以撩!小!哥!哥!
这里有8个圆拱形的车厢做成的专业化妆室,里面提供了140种眼影、腮红、高光、修容、眉粉、遮瑕随意搭配自己DIY,还有超专业的化妆镜和全套化妆工具,全部为你准备好。
现场还为你准备了不同的拍照场景与道具,化完妆之后可以在里面尽情自拍,展示自己的化妆成果。
这样的体验,哪个女孩子会拒绝?!体验店体验店,说白了就是用来体验的。因为顾客体验着体验着,就会下单了。
“从以前的“逛街就是为了购物”,到现在的“逛街不只是为了购物”,可想而知,消费升级之后消费者对于实体店的期待已经远远不只是“商品”了。如果你能提供各种感官、人文、情怀、创新等等这些新的“体验”,你就会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3.
从全面到细分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且市场同类产品供应过剩,各领域的细分品牌开始随之崛起。以女装为例,十年前服装品牌覆盖年龄层较广,没人做细分,现在你们看,有人只卖商务女装,比如Lily;有人只卖文艺女装,比如江南布衣。
以主打文艺女装的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为例:9月18号,江南布衣发布了2017财年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江南布衣共获得收入23.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而股价也连续大涨,市值已录得近44亿港元,可以说业绩全线飘红!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精细,慢慢会有更多未开发的细分领域崛起。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接下来,各大领域的细分品牌将会越来越多!
4.
从洋货到国货
曾经,本土品牌也经历了“关店潮”、“业绩下滑”、“定位尴尬”等问题,但通过革新自我,本土品牌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而许多海外品牌伴随着各种如质量不良、辱华等负面新闻,越来越被消费者唾弃。
相信前段时间大家一定被李宁刷屏了,其实不止李宁,只要我们回忆一下,近两年来已经越来越多本土品牌在走入我们的视野。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服装消费者不再单一的依赖国外大牌,对国内的能吸引眼球的品牌也非常的粉。
典型的比如女装品牌”例外“,上身展示在国际友人面前后,迅速刮起了一阵原创女装设计风,这种原创设计品牌的魅力到今天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群体,有一个原创风格品牌创始人告诉老郑,创立3年时间,已经招了3个省代,一共开了80+的店铺,魅力可想而知!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ad0AgQ8UAFVB1FR.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