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环保检查迎检工作计划(热门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环保检查迎检工作计划(热门3篇)》。
安全环保检查迎检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全寿命周期 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电网企业战略目标,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绕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项工作开始逐步开展。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企业实现成本精细化控制的指导理念。全寿命周期管理(LCCM)是由全寿命成本(LCC)演变而来,强调从固定资产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实现固定资产的可研论证、采购、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动态化、系统化管理,实时监控各项成本支出,实现资产设备整体保值增值,最终达到全使用寿命周期总成本最低的管理理念。
根据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运营管理特点,本文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具体分为如下五个部分:规划设计成本、设备采购成本、设备安装成本、设备运行成本、设备检修维护成本以及设备处置报废成本。具体如表1所示。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具有金额大、数量多、种类复杂等特点,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都有分布,覆盖面广,在管理中易出现管理重叠或脱节的现象,从而无法掌握资产真实数据。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超高压电网工程的推进,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加大,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源头不受重视。规划设计和采购环节是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源头,但从实际看,未能从源头关注电力资产的规划、设计、建造等对供电企业折旧费用的决定性作用。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审批一般由省公司负责,但由于审批环节繁琐,周期较长,容易出现与地市级供电企业需求时点不匹配,地市级单位先行与供应商签订“先使用后付款”协议,固定资产提前采购的现象。事实上,这一行为已预示着提前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了招标前确定,单一供应商不利于固定资产的选优和设备质量保证,也容易增加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的串通舞弊风险。
(二)运营维护阶段存在交叉维护的现象。在电网企业成本项目构成中,固定资产运营维护费用仅次于购电费用的支出。依据电网设备建设资金支出的相关数据,前期投入占总寿命周期成本支出的70%左右,而另外30%主要花费在设备的维护检修上。但由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大多是大型基建项目,工程完工后,基建部门同设备管理部门交接不明,导致后续权责不明确,出现重复管理现象,造成设备运行维护的重叠或缺失,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各种后期支出增加,设备损耗速度加快,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也造成固定资产各项成本支出不明,使用效果、支出是否真实合理等问题无法落实,不利于成本费用控制。
(三)资产处置报废环节管理粗放。由于资产信息传递滞后,企业财务人员一方面无法及时掌握已处置报废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使得部分虽已计提完折旧,但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设备被处置报废,造成资产浪费;另一方面,在新旧设备替换过程中,往往是以新设备的价值计入,而部分报废的资产并未履行报废手续,造成资产价值的虚增、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
(四)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成本项目控制权限分工。由于电网公司对下属省级电网公司及地市级分公司实行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地市级供电企业作为二级分公司不具有固定资产购建审批、采购、检修审批等权力,而是统一由省级电网公司审批,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选择和处置也由省网公司负责。地市级供电公司主要负责固定资产购建的科研论证、安装与调试、检修计划提出、检修策略选择、检修作业实施等,可以说,省网公司在固定资产成本管理上起到更为核心的作用(见表2)。
三、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案设计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无论是在规划、设计、采购等前期阶段,还是在建设、运行、报废等后续阶段都必须是在保证企业安全、效能、效益要求的基础上把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作为决策的最终目标。
…… 此处隐藏7836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aa3C2pXXAFcA1w.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