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产假提前上班,单位要额外支付工资吗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不得降低。《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九十八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还有地方规定,如湖南:《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年修正)第二十一条规定,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天,增加的产假视为出勤。《湖南省人社厅、财政厅、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将新增加的六十天产假纳入生育保险生育津贴发放范围。


如果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因故提前返岗上班,其要求单位在原有产假工资基础上额外再支付上班工资,其请求是否有依据?或者用人单位已支付其上班工资,是否可以要求在女职工产假工资中予以扣减?先看看三个案例。


案例1 黄某与相模某深圳公司

(2019)粤03民终5098号

案情简介

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黄某可享受产假178天,休产假时间为2016年6月15日至2016年12月8日;黄某实际休产假2016年6月15日至2016年10月14日共122天,其中休基本假期98天,休奖励假期24天。根据黄某提交的银行流水,黄东华休产假前十二个月平均实发工资为3782.24元。黄某2016年10月15日至2016年12月8日共少休56天产假工资,黄某要求公司支付其2016年10月15日至2016年12月8日共少休56天产假工资。

二审法院认为

关于2016年10月15日至2016年12月8日共少休56天产假工资,依照2016年9月29日修改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黄东华享有休产假178天的权利,是否休完178天系由黄东华自主决定,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规定,也未规定未休产假需加倍支付工资。黄东华该项主张缺乏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案例2 刘某诉江西某教育公司

(2019)赣05民终792号

案情简介

刘某于2016年7月21日至2018年1月15日在江西某教育公司工作,任校长助理一职。双方于2016年7月21日签订《劳动合同书》,期限自2016年7月21日至2017年11月1日止,工作地点为新余,工资为4000元/月,公司于每月30日支付刘某上月工资。期间刘某怀孕,于2017年8月25日剖腹产下儿子。后应公司要求,刘某在2017年10月初回到公司上班。公司向刘某发放了2017年10月、11月两个月工资9181元。劳动合同期满后公司要求刘某继续上班,刘某工作至2018年1月15日,与公司协议解除劳动关系,此期间哈文公司未支付刘憧工资。刘某主张2017年8月10日至2018年1月28日共计173天产假工资,公司认为应将已支付的2017年10月、11月两个月工资9181元扣除。

一审法院认为

公司诉称已向刘某支付2017年10月、11月工资,应予扣减,产假是法律规定的女职工应当享受的权利,假期工资和奖金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刘某在产假期间上班,根据“同工同酬”原则,上述工作期间除应享受产假工资之外,仍应当就所提供的劳动获得工资报酬,因此这两个月工资不应扣减,故公司应向刘某支付产假期间工资。

二审法院认为

对于公司提出刘某产假期间,已向其发放工资2017年10月、11月二个月工资9181元,应予扣减的上诉请求,本院认为,产假是法律规定的女职工应当享受的权利,因此产假期间的工资和奖金应当照发,而刘某在产假期间依然在上班,根据“同工同酬”原则,上述工作期间除应享受产假工资之外,仍应当就所提供的劳动获得工资报酬,公司也没有提供证明刘某自愿放弃休产假权利的证据,因此,本院对该上诉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3 刘某与深圳某时装公司

湖南某劳动仲裁委裁决

案情简介

刘某于2015年7月进入深圳某时装公司工作,工作地点在长沙,月均工资为6000元。刘某于2018年8月28日顺产一子,一直休产假至2018年12月3日,共休产假98天,产假期间公司已按月支付其工资。休完98天产假后,刘某回公司正常上班,后于2019年2月28日离职,公司已支付了其工资。根据《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年修正)规定,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按照该规定,刘某可享受产假158天。刘某以公司少支付60天产假工资为由提请劳动仲裁,请求公司支付未休的60天产假补贴12000元。

仲裁裁决

刘某依法可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可享受产假天数共计158天,其休完98天产假后即返岗上班,公司支付了其工资,申请人对该工资无异议,且双方对产假期间上班未约定额外补偿,刘某主张未休产假补贴依据不足,不予支持。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如认定产假期间职工自愿提前上班,一般认为系职工放弃休产假权利,可依据其出勤情况支付工资,如不低于其产前月工资标准,对其请求不予支持,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一、享受产假系女职工的权利,权利可由其自由处分。国家规定女职工享受产假,是为了保护女职工的身心健康,保障其哺乳小孩时生活收入不受影响,也是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即女职工享受产假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障权利,该权利为法定权利,任何人、组织都不能剥夺,都有义务为女职工享受该权利提供便利。但于女职工而言为权利,权利意味着可以自由处分,可以决定是否休产假,也可以决定如何休产假,也可以放弃休。

二、额外支付工资没有法律依据。“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仲裁、诉讼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中仅规定在加班、未休年休假时可享受额外工资,对于其余休息休假,仅规定为带薪享受,并未规定如未休息,则用人单位应支付正常工资以外的工资,法无规定不可为,故劳动者的请求没有法律、法规上的支持,裁判者也不能创设规定进行裁判。


一些思考

如果系用人单位原因要求职工提前上班,或者未能证明职工自愿放弃休产假权利的,因为职工提前上班,客观上牺牲了自己休息休假时间,事实上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给予职工一定补偿也是符合情理,但对于补偿标准存在法律适用不明的状况,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存在一定法律后果。鉴于此,用人单位应当区分不同情形妥善处理:

一、对于职工自愿提前上班工作的,应当对其阐明放弃休产假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可决定是否对其有额外工资支付,并保留职工放弃休产假的相关证据;

二、如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等原因要求职工提前返岗,应就其未休完的产假给予一定补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否则会存在适用“同工同酬”的法律后果。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a7cC2pWUQlSA1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有什么规定

    现如今,国家对妇女还是挺注重保护的,尤其是上班族的准妈妈,在怀孕后,公司也会适当的给一些补贴,之后也是带薪休假,该正常的一切正常,不会剥夺他们的合法权益, 那么,劳动法工资规定是什么呢,小编带你们走进了解,希望能给困惑中的你们带来帮帮助。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

    2024-12-11 04:02:26
    60 0
  • 教师产假申请书天(汇总15篇)

    在撰写申请书之前,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被申请机构或组织的背景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其需求。合理地运用申请书的结构和语言,可以使申请信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教师产假申请书 篇一 尊敬的学校领导: 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11月份,现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特向领导申请办

    2024-12-11 03:56:20
    50 0
  • 小学教师产假申请书(优秀18篇)

    在现代社会中,申请书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机会、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申请书范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申请书。 小学教师产假申请书 篇一 尊敬学校领导: 本人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的预产期,经医生建议,定于____年____月____日提前

    2024-12-11 03:56:20
    52 0
  • 二胎产假的规定

    什么是产假,是指职业女性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的休假权利,从产前到产后,一般有98天。律师工作站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全面放开后产假多少天 一、国家规定的产假有多少天 二胎产假98天,根据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

    2024-12-11 03:55:02
    45 0
  • 产假期间工资发放的标准

    一般来说,包括产前假、产假,以及哺乳假,那么,产假期间的工资一般都是怎么计算的呢?这是许多准妈妈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请大家马上随我们律师工作站小编来了解下我国法律关于产假工资的规定吧。 产假期间的 一、产前假工资规定 1、孕期工资 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按

    2024-12-11 03:55:01
    46 0
  • 成都事业单位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能同时享受吗(孕妇产检费用报销流程)

    看完,不少朋友纳闷,那工资又是怎么回事?和生育津贴有什么区别?可以领两份钱吗? 因此,小编特意打电话给12333人社局进行咨询,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人社局那边是怎么答复的吧。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吗? 人社局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生育津贴不等同于产假工资,但二者不可以

    2024-12-11 03:51:29
    4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