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演技“封神”之作,如果你只看到了“土”,等于没看懂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提起最能证明巩俐演技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一定榜上有名。

片中,她穿着臃肿的棉袄,带着绿色的头巾,挺着个大肚子,皮肤粗糙,活脱脱一个村妇形象,哪里看得出是在国际舞台上屡获大奖的巨星呢?

据说,该片当年在北京试映的时候,影片播放了十几分钟,观众竟然不知道巩俐早已出场,足见角色塑造的成功。

有意思的是,在进组《秋菊打官司》之前,巩俐正在香港拍摄张艾嘉的《梦醒时分》。

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人人都想占有她,却没有人愿意娶她”的漂亮女人,性感又妩媚。

从“富二代”的情妇,转换到大西北的村妇,中间的跨度、难度不言自明,巩俐却完成得如行云流水,就凭这,她当得起一个“皇”字的尊称。

1992年,《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揽获了狮奖 ,巩俐也凭借秋菊一角获得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中国内地首位威尼斯影后。

《秋菊打官司》的剧情并不复杂,但值得细品的地方颇多,今天我们就详细聊聊。

01

影片以秋菊想要个“说法”为主线,贯穿始终。要看懂这部电影,首先要明白秋菊要的“说法”是什么。

故事从一个打人事件展开。

中国西北的某个小山村里,村妇秋菊(巩俐 饰)的丈夫王庆来(刘佩琦 饰)与村长王善堂(雷恪生 饰)争执时,被对方一脚踢伤了下体。

丈夫不但受了难言之苦,还有断子绝孙的风险,秋菊怎么能忍?她拿着医院开的证明,找到村长的门上想要个说法。

但村长态度蛮横,并没有给她一个说法,所以,秋菊便开始了漫长的讨说法之路。

她先是把村长告到乡里。

乡里的调解结果很快出来:让村长赔偿王庆来的误工费和医药费,共计200元。

秋菊不满,又到县里“伸冤”,结果县里支持乡里的调解结果。

秋菊继续闹到市里,市公安局倒是有了新的结论:再多给50元赔偿。

秋菊申明:自己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有个说法。

因为市公安局的结果依旧没能让她满意,在局长和律师的指导下,她结束调解,进入法律程序,把市公安局告上了法庭。

但法庭还是支持了此前的调解结果。

观众可能不明白了:明明该赔偿的也赔偿了,处理结果也是有法律支持的,秋菊到底哪里不满意?她想要的说法到底是什么?

解开这个谜底,我们还是要回到事件的起因。

王庆来与村长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王庆来想在承包地上盖房子,但他的要求违反了上面的规定,作为村长的王善堂自然不能批准。

结果两人就起了争执,王庆来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还抱一窝母鸡。”

本来村长生了四个孩子还没生出儿子,就够糟心了,这下被人直接拎出来,面子如何挂得住?情急之下,他就踢了王庆来的命根子。

要知道,“下面”可是一个男人尊严的象征,村长这一脚,比打人脸还让人屈辱。

秋菊大动干戈,从乡里折腾的到市里,也不过是为了给男人讨回脸面。

所以,说来说去,都是为个面子在博弈。

中国人对面子的讲究是深入骨髓的,比如我们常说的:“人要脸树要皮”“颜面扫地”“脸面无光”“不看僧面看佛面”。

在乡村的人情社会,面子更是一个人的通行证和尊严。

如果面子丢了,自觉矮人一等。

所以,打人不是重点,让人没面子才是重点。

让村长道歉,帮丈夫找回面子,才是秋菊真正想要的“说法”。

02

《秋菊打官司》的意义并不仅仅在点破“面子文化”,更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现代化进程和法治建设在农村遭遇的尴尬。

影片中,张艺谋使用了很多“偷拍”视角的镜头,以接近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当时城乡社会的发展和改变。

尤其是当秋菊一步步到县里、市里的时候,镜头看似无意略过的街景,将城乡之间的对比放大得更明显。

集市

年画和港台明星海报在一起


打扮时尚的城里人

买家具回家的城里人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曾提到:乡土社会的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秋菊代表着坚韧、不怕吃苦、朴实的农民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城乡之间、人情与法治之间的艰难磨合。

为了讨个说法,她以民的身份告官,而且从乡里一直告状告到市里,不仅告了官员,还告了执法机关,事情闹得这么大,她真的蒙冤了吗?

并没有!

从一开始乡里的调解就是有法可依的,秋菊得到的也是一个“法律正确”的结果。

她的问题在于:不明白什么叫法,什么叫情,将二者混淆。

当秋菊一路告到市里的时候,由于不满市里的调解结果,她听从局长的建议,将事情转入法律程序,并交由律师全权代理。

可是,当她走进审判庭,看到被告席上坐着的是公安局长而不是村长的时候,她坚决拒绝出庭。

理由是人情。

秋菊第一次到市里的时候,局长用小汽车送她回宾馆;当她第二次到市里的时候,局长又请她吃了饭,而且介绍律师帮她打官司。

在秋菊的概念里,局长是好人,人家那么帮我,我怎么能把他告了呢?

所以,她拒绝出庭。

局长和律师又花费了牛鼻子力气,才让她似懂非懂地明白:她告的不是局长本人,这只是正常的法律程序。

回溯秋菊漫长的“伸冤”路,其实她并不是特别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对法律也几乎没有任何认知。

所以,冲突只能继续。

03

由于一审判决结果维持市里的调解结果,她败诉了。

根据法庭的建议,她选择了上诉。

谨慎起见,市中级法院的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取证。

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对秋菊有利的证据:村长可能曾经把王庆来肋骨打骨折,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构成了伤害罪,案件可以重新处理。

其实,到此为止,秋菊和法院之间还是相互误会的。

秋菊以为上面重视,她就可以得到说法(道歉)了。

但工作人员却以为秋菊想要的说法是重判。

可就在案件进行期间,法庭还没有重判,秋菊自己却重新在心里给了村长一个“判决”结果。

案件上诉过程中,秋菊临盆生产了,而且遇到了难产大出血。

眼看很可能一尸两命,王庆来找到村长寻求帮忙。

大雪天的夜里,村长不计前嫌带着几个村民把秋菊抬着送进了医院,及时挽救了秋菊和孩子的性命。

以一种意外的方式,秋菊与村长之间达成了谅解。

此时,她与丈夫已经忘了上诉取证的事情,也忘记了关注一下举证的结果。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孩子办满月酒那天,村长本来是作为孩子的恩人被隆重邀请出席的,但秋菊没有等到村长的出现,而是等来了村长被警察带走的消息。

原来,在那次争吵中,村长真的把王庆来打到肋骨骨折,虽然已经好了,可依然构成轻度伤害罪,要被拘留15天。

这下秋菊懵了:我就是要个说法,我没让抓人啊!

此时,她依旧没有搞明白法理与人情的界限和区别。

所以,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了她尴尬、迷茫的脸上。

这份迷茫,不只是秋菊一个人的迷茫,而是整个乡村社会的迷茫。

04

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女性的主体地位非常明显。

《红高粱》赞颂了女性蓬勃的生命力。

《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则是男权社会对女人的压迫,以及女人以毁灭自己为代价试图冲破封建桎梏的故事。

《秋菊打官司》同样彰显着女性的作用。

影片一开始,就给秋菊安排了一个差一点“失势”的丈夫。

身体的“失势”代表着精神的萎缩,在这个家中,秋菊也确实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

当丈夫受伤之后,主张讨说法的是秋菊。公公和丈夫本人只是附和支持。

后来,秋菊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犟脾气把事情越闹越大,以至于村里人像看笑话一样看他们家,王庆来顶不住异样的目光,几次三番让秋菊放弃。

神来之笔是秋菊的肚子。

王庆来受伤的时候,秋菊已经怀孕六个月了,她挺着大肚子往来在村里与乡里、县里、市里之间。

很多时候,她的出行环境都是冰天雪地的山路,对一个孕妇而言,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

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将讨“说法”这件事坚持到底,可见其勇气。

虽然,秋菊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有点拎不清、认死理的农妇,但放在那个时代,她也是个“人物”。

在巩俐与张艺谋合作的那些年,巩俐显然充当了张艺谋的缪斯女神。

张艺谋镜头下的女人,不管人生结局如何,过程无不充满张力。

从这一点看,国师也是个极具女性意识的导演呐!

只可惜,与巩俐说拜拜之后,他的灵感与厚度也慢慢和他说拜拜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希望在电影的世界里遇到美好和你。

本文来自电影夫人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993B2pVUQFUBVQ.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