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罪的区分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罪的区分的观点吧。

诈骗罪的基本模式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该错误认识交付财物,进而造成损失。区分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主要应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有欺瞒行为的情况下,行为人“通过非法占有,取得被占有财物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从而改变财产的所有权,使财产所有人在事实上永久、完全丧失财产的所有权。”可认为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诈骗罪。而如果“当事人采取欺诈方法,旨在使对方当事人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即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非非法占有),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这个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利益”,则应认定为民事诈欺,不能认定为诈骗罪。另外,实践中一般不认为恋爱中和交易中的欺骗行为构成诈骗罪,因为为了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我们不得不容忍类似的欺骗行为。而事实上,这两类行为中的部分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人们观感上的理由不构成诈骗罪,而且其客观上本就不符合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诈骗罪的欺骗行为,主要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事实等。这里的“事实”,应指现在或过去的具体过程或状态,应具有可以验证其为“真”或“伪”的性质,不但包括客观的“外在事实”,也包括兼及主观的“内在事实”。此处“内在事实”的欺瞒,是指行为人欺骗、隐瞒或误导的某种内心既存的心理状态。此种“事实”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欺骗行为中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取得被害人财产的内在意愿。虽然“内在事实”是主观的意愿,但是其仍为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事实”要素,也就是欺骗行为中的“隐瞒事实”,不应与主观故意相混淆。因此,编造理由借贷的行为不是诈骗罪的欺骗行为,而行为人隐瞒其将钱款挥霍或不愿还款的内在事实才是诈骗罪的欺骗行为

对于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罪的区分的看法,文章内容就讲解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请寻找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吧!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902C2pVUAhQAw.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诈骗罪的认定标准(诈骗案立案的标准)

    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的认定(立案的标准)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案情介绍]   2010年5月16日11时许,被告人徐某在某火车站广场出站口外一花台处,采取找被害人张某搭话,骗取张某信任后借打张某手机,并以帮

    2024-12-11 04:04:56
    72 0
  • 集资诈骗罪是否立案标准最新(集资诈骗罪是否立案标准)

    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集资是否立案(集资诈骗罪是否立案标准)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司法解释:最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定罪量刑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

    2024-12-11 04:03:22
    51 0
  • 销售假药罪与诈骗罪的区分是什么?

      【导读】一、销售假药罪与的区分是什么1、侵犯的客体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生命权、健康权;而诈骗罪侵犯的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客   一、销售假药罪与诈骗罪的区分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

    2024-12-11 04:02:36
    70 0
  • 诈骗罪六万元怎样量刑?

    六万元将会按照3年以上10年以下量刑。根据《刑法》第266条当中明确规定诈骗公共或者私人的财产,数额达到较大程度的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处罚。但是数额巨大的就会按照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处罚。 一、诈骗罪六万元怎样量刑? 诈骗6万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2024-12-11 04:02:35
    65 0
  • 诈骗罪被取保候审被判刑几率大吗

    诈骗罪被取保候审后被判刑的几率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结束,而是在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审判,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限制,如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不得接触特定的人员等。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能够积极配合调

    2024-12-11 04:02:27
    57 0
  • 诈骗罪逮捕了一定要坐牢吗?

    诈骗罪逮捕了不一定会坐牢,逮捕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但并不代表他一定有罪,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逮捕后还需要经过法院的审判,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以及应判处的刑罚。建议参考:1、积极配合调查:在被逮捕后,犯罪嫌疑人应该

    2024-12-11 04:02:25
    55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