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2:纳粹铁拳咋变成了红色利剑?还打垮了印度人?|轻武专栏

没有什么是一发RPG解决不了的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


熟悉中国单兵装备的军迷都知道,中国步兵班对“筒子”有着蜜汁热爱。那么这种热爱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呢?这就要从我军第一款全军装备的火箭筒“40火”说起了。



不过上点岁数的老兵都知道,之前部队装备过“新40”和“老40”,新40自然就是仿制自RPG-7的40火箭筒了,那么老40是什么呢?其实是鲜为人知的56式火箭筒,也就是苏联的RPG-2型火箭筒。



要说RPG-2,不能不说它的参考原型铁拳250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我们知道,在二战东线战场上,苏联的T34钢铁洪流给德军带来了巨大麻烦,德军急需一种简单、便宜、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于是铁拳应运而生。



虽然很多人把铁拳叫火箭筒,其实这个东西并不符合火箭筒的原理,其实是个预装了推进剂发射药的无后坐力榴弹发射器而已。



随后铁拳几经改进,在1945年1月,铁拳150问世了。铁拳150是铁拳系列的里程碑式设计,不再是一次性而是可以重复装填,而且采用全新的结构:尖锥型的风帽+圆柱型的弹体,确定了其对战后单兵反坦克武器设计的指导性地位。


▲铁拳的演变


1945年4月,铁拳家族的最终型号是铁拳250诞生,这款铁拳加装了握把,可以肩扛发射,不用再像之前的版本那样要胳膊夹着发射了。可以看出铁拳250外形已经非常接近RPG2了,但是甚至没有来得及进行测试,战争就结束了。


▲铁拳150和铁拳250


德国战败后,未来得及制造的铁拳250火箭筒资料被苏联获得,苏联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RPG-1,随后又改进出了RPG-2。


RPG-2口径40mm,采用敞开式平衡抛射原理,由发射筒、瞄准具、护板、握把以及发射、击发机构等组成。


发射筒其实就是一根无缝钢管,上面安装了握把和击发机构。发射筒的中后部有两片护板,用玻璃钢或木头制成,靠护板箍定位于筒身中部,以隔绝发射时筒身热量,这是个很人性的设计,寒冷季节不至于冻掉脸皮,发射后也不至于烫伤射手的脸皮。


RPG-2采用简易折叠式机械瞄准具,由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上有3个观测用方形框槽,可瞄测50m、100m和150m处的目标,后来才诞生了瞄准镜以及夜视镜。



RPG-2的战斗部由弹体、风帽、弹底盖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内部有420g的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再配上一个紫铜药型罩,命中目标后产生的金属射流能击穿152~180mm的均质装甲。



RPG-2弹体尾管后端部切向焊接6片弹性钢片尾翼,平时卷绕在尾管上。当弹由筒口前端装入时,尾翼箍滑落,击发后弹飞离筒口,尾翼弹开,保证射弹稳定飞行。


RPG-2和铁拳同样不能称为火箭筒,因为其并没有采用火箭发射的原理。我们知道火箭弹原理是依靠自带的火箭发动机进行自力飞行。而RPG2则是依靠黑火药在发射筒内燃烧做功来推动榴弹的,只是解放军在仿制RPG2成功后定型56式火箭筒时,习惯性地把所有此类单兵筒子都称之为火箭筒,所以RPG2这个火箭筒的名号就这么一直流传下来了。


▲夜间发射的RPG2


后来一直到RPG7的诞生,RPG才勉强能被称为火箭筒。


▲RPG2和RPG7的弹头区别


RPG-2只靠发射药这一种发射方式,导致了其速度慢、射程近,而RPG7获得速度有两种方式,击发后,发射药包在发射筒内被点燃,火药燃气从助推发动机小孔内喷出并向后运动,推动火箭弹的同时从尾喷口喷出,平衡火箭弹发射时的后坐力。


▲火箭弹飞出发射筒并不是靠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发动机推动


在火箭弹飞出一定距离后,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不过与普通火箭弹尾部喷火不同的是,RPG的火箭二级发动机内药柱燃烧后,燃气是从弹头尾部倾斜的斜向喷管喷出,赋予火箭弹向前飞行的速度,直至命中目标。


▲二级发动机点火


所以,可以理解为,RPG7是在RPG2的弹头上,又装了一个火箭发动机,所以RPG7(69式火箭筒)也勉强能成为火箭筒了。


▲数字10的位置就是火箭发动机喷口


RPG2虽然在1958年就开始被RPG7所取代,但其仿制版本56式火箭筒在中国却一直用到了80年代。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太缺这种单兵直射火力了。


从抗日战争中走出的中国军队,有时候面对一个炮楼都无计可施,只能用炸药包让敌人坐"土飞机",董存瑞更是靠着身体做支撑才能炸毁暗堡,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往往要贴近坦克才能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来摧毁美军坦克。



所以抗美援朝结束,中国列装了56系列武器后,基层官兵迅速被这种短小轻便(相当于51式火箭筒来说)的火箭筒征服了,虽然其口径只有40毫米,但却能发射超口径的81毫米弹药,射程虽然近点,但总好过靠人命去攻击敌人坦克和碉堡。


▲56式40毫米火箭筒


没过几年,56式火箭筒就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崭露头角,56式火箭筒的火箭弹虽然是反坦克弹药,但在打敌地堡群和火力点时非常好用。一些战斗中,火箭筒班在步兵火力支援下,运动至距敌较近的位置(例如50米),以直瞄射击的方式摧毁印军火力点。



1962年11月20日,在中印边境东段,边防部队某部2营在查库一带堵截南逃印军,战斗中4连火箭筒班用56式火箭筒摧毁5个敌火力点,连带引燃烧毁印军卡车7辆;5连在战斗中遭遇印军两辆M3A3轻型坦克,火箭筒班5人已在战斗中伤亡4人,此时60炮班班长陈显学挺身而出,冲至距敌坦克30米处,用56式火箭筒发射火箭弹两发,击毁敌坦克1辆,另一辆坦克的车组人员弃车逃跑,坦克被我方缴获,至今存放在军事博物馆。



尽管RPG-2已经退役多年,但在世界的某些战乱角落,仍能看到它的身影。毕竟用李云龙的话来说,能拔脓就是好膏药,RPG-2虽然已经落后了,但在巷战中打打火力点还是很香的,不是么?

本文来自懂枪帝壹哥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87aB2pVVglSAFM.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10日

相关推荐

  • 淬炼新时代红色沂蒙利剑——兰山公安分局刑侦大队

    在擒贼追凶的刀光剑影里,他们一次次逆行冲锋,不惜献出鲜血和生命;在攻坚破案的刑侦战场上,他们不舍昼夜、不畏艰难,用行动书写着赤胆忠诚;在践行为民服务的路上,他们心系百姓、铁血柔情,全力守护一方安宁。他们,就是兰山刑侦人。今年以来,兰山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积极响

    2025-01-10 17:03:02
    2773 0
  • 战斗在凌晨打响!定向士官,开练

    练为战,强铁律铸军魂金戈铁马砺精兵战为赢,抒壮志扬军威淬火加钢展雄姿近日,南部战区空军某装训基地组织空军2018级定向士官开展实战化综合演练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硝烟弥漫”的演兵场——枕戈待旦 接令出发凌晨3:30,紧急集合哨骤然响起“砺剑-2021”实战化综合演

    2025-01-10 17:00:02
    53455 0
  • 抗战版《重案六组》,三集一个案子节奏太快,主角都没时间谈恋爱

    周末在家看了一部抗战剧——《红色利剑》,剧名透着“时代的印记”。虽然题材很严肃,但剧情无说教、无口号、张弛有度、真实质朴,透着一股抗战版《重案六组》的感觉。2011年,《红色利剑》在地方台首播,2013年在几大卫视轮播。那几年,蜂拥而起的抗战雷剧泛滥成灾,令人十分

    2025-01-10 16:57:01
    350 0
  • 厦门市红色资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红色利剑”昨举行启动仪式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4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红色资源,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是重温党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革命文物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用好用活厦门红

    2025-01-10 16:51:02
    156 0
  • 一部描述抗战时期延安谍战经典剧《红色利剑》剧情介绍

    红色利剑中国30集《红色利剑》是一部由西安天河影视公司、北京天艺伟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革命题材史诗剧,由王伟民和王力东联合指导,王伟民编剧,谭洋、周征波、郭常辉等主演。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负责保卫边区的侦察科在陕甘宁边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故事。该

    2025-01-10 16:48:02
    570 0
  • 辽宁红沿河取水口拦污网三化改造项目:海上“利剑”的诞生记

    中新网辽宁新闻11月13日电(朱梦瑶)从高空俯瞰,10个直径14.4米的圆圈如“利剑”嵌在海面上。“剑柄”处,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承建的红沿河取水口拦污网三化改造项目第二道拦污网最后一段现浇胸墙施工正酣。9月29日深夜,一个个蓝色小点开始摆动闪烁,仿佛是剑鞘上点缀的生动宝石

    2025-01-10 16:45:02
    48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