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鸟叽叽喳喳等妈妈,张着嘴等待虫儿落下,这一幕,很有爱吧,但是鸟儿成年后,就准备出窝起飞,如果没有做好觉悟,每10只鸟儿中都有1只会被摔死,不要走开,这不是动物频道,这是比高的日常写作。
我发明了一个词:“喂食型人格”,很多人都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就是张嘴嗷嗷待哺,不做任何其他的动作,这类人格常挂在嘴边词有:怎么赚钱?怎么暴富?怎么做?能教教我吗?
其实这些提问词,乍得一看也没啥毛病,反而觉得,求知欲挺强的啊?但是,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提问,而是根本不做任何解决动作,很多的问题,百度一下基本都能解决,淘宝一下基本都能找到,但是呢?喂食型的人格只会张嘴等待喂食,与其说钱怎么赚,不如直接问,怎么捡钱,可能更直接一些。
跟喂食型的人相处很可怕,哪怕简单聊天,都还要为他充当百度这个角色,这跟新手小白无关,是喂食型人格在作祟,就拿抖音来说,我模拟一下对话:
Q:抖音怎么涨粉?A:把流量做起来?Q:怎么做流量?A:把内容做好,运营做好?Q:内容怎么做?A:定领域,定展现形式,想想你擅长什么?Q:我不知道我擅长什么,你给我建议吧A:...............Q:对了,什么叫领域A:..............
不少人都是Q,但若是你换成A的角度,就能明白,这是真TM难搞!
好的提问胜过好的问题,提问若是带有思考的,提出来的时候或许就已经知道答案的方向了。
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抛开喂食型人格,主动去思考并提问,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抖音涨粉,涨粉的目的是什么?是开个橱窗?还是其他什么功能?或者是就希望涨点粉丝图个心安?需要自己去深究,我提这个问题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开橱窗,OK,试着通过搜索去解决这个问题,试着淘宝去找有没有号可以直接买,如果都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整理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凡是经过思考后,问题都会变成:我想要开橱窗带我小店的货,但是粉丝不够,我去找了涨粉方法,比如说互粉,都试过,比较慢,也去淘宝找了,没找到橱窗号,还有什么办法就搞定橱窗号吗?
有没有发现,原本浅层提的问题,经过主动思考后,似乎变成了另一个更有意义的提问,这就是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
我每天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钱怎么赚?
凡是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基本赚不了什么钱,因为喂食型人格作祟,导致不明白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钱怎么赚,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我说你可以做头条搞搞收益啊,他会说,啊,那我都不会做视频,我说那你学啊,他说我是小白,我说那你去工地搬砖吧,他说还得干活啊!
这是一部分人,还有另一部分,我称为“考官型”,这种人很有意思,他总喜欢给你出考题,
打个比方,他的问题:比高,NFT挺火的,你怎么看?我怎么看?我TM用眼睛来看!这类人提问是不会从自身是否需要解决而出发,而是站在一个考官的角度,给你出考题,然后你给他做出一个满意的解答,只为了让他感觉你还是个不错的考生。
凡是问建议的,不是真的遇到问题,他只是想有个备选参考而已,凡是听别人建议做某件事的,一定不会做太久,前两天一个伙伴就问我,想做得物的项目,让我给他建议,看他如此诚恳,我辅导了两天,甚至给他出了个运营方案,两天后,跟我说要放弃了,我说为啥?他说不想做了!我瞬间感觉比吃屎还难受。
为啥我要写这些呢?无意DISS,这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说教我自己,一个小比高在台下,接受大比高的训话,如果有一天某一刻,我突然成了这样的人,我会第一时间警醒自己。
不要去对别人吐露自己的迷茫,也不要去问谁要人生建议,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也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迷茫,内驱的人,才最为强大。
我写了这几个月文章,一直跟随阅读的读者,已经把我这个人具体化了,当然也不知道是想成什么样的牛鬼蛇神,上次有个加我好友就要给我转5000,把我吓到了,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对方已经把我的人设很具体化了,说我是个特别善良,特别好的人,我都没发现我还有多么善良的品质,所以,不要给我加强人设,我没有人设,也不要相信人设,更不要过度神话人设,
不管是看视频也好,文章也好,看内容本身的价值,如果你觉得你看了3000字的文章,有一句让你受益了,那就是你获取的价值,如果通篇下来,没有一句让你感受到营养,那这篇内容就是信息垃圾,不要去理会,关闭后当是没看过。
但若是比高有了人设呢?就会有太强的责任包袱,因为你总是会比高这个公众号抱有期待,万一某篇内容或者某个视频没有满足你的期待,就会有落差,对我的评价从+5分,把+号换成了-号,变成-5分,其实我一直都是0分。
当然,人设这东西,也避免不了,文字能阐述很多东西,文字的魅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前段时间我搞了个社群21打卡活动,我布置每天的课题,参与的伙伴按照课题要求完成任务打卡,报名费100,打卡结束后,完成21天打卡瓜分所有的报名费,就仅是21天而已,你猜有多少人完成?
将近200人中,只有43人完成打卡,假设周期再拉长,这43人还要打个折,任何事,竞争赛道中从来不拥挤,光是坚持,就能淘汰80%的人,剩者为王嘛,一点都没错。
坚持不一定能出好的结果,但是坚持能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逐步优化,很多打了21天卡的群伙伴反馈,每天打卡没感觉到自己有提升,但是把第一天的写作内容翻出来看,完全看不下去,写得实在太垃圾了。
在这块,我还特意做了个数据统计,采访10个想要做抖音的人,这10人中有9人都迟迟未执行,我问,为啥那么久了,还没开始做呢?
对方说,我还没有规划好,我要做成XX样,但是一直没做出来,所以第一个作品没有发,我不知道从10个人的统计中能不能准确算出比例为90%,但大多数人都有这个通病,就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人,能做出惊艳无瑕疵的精品,但是不太适合今天新媒体的时代,因为在今天,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如果给出品的内容打分,60分就足够了,频繁做60分的事,可能在里面就会出80分甚至100分的结果。
60分做多了,自然而然就70分80分甚至100分了,我做私域做比高这个IP,唯一的标准就是,做好60分内容,一直做60分内容,所以我的文章没有精挑细选找话题,我的视频一气呵成录完识别字幕就放上去,字幕错别字也不管了,达到60分,即是完成,到了今天,虽然每天做的标准自我感觉没什么变化,但是从PPT的美观程度来看,完全不一样了,不信你翻我3个月前的PPT,丑得要死,现在,稍微顺眼了一些,
在一些平台铺设布局也是如此,有可能知乎某个视频突然起来了,给我导流大几百人,也有可能抖音或者头条爆了,这些都是60分铺得足够多,出了80分甚至100分的惊喜。
前两天我助理说,感觉一天很忙,但是就是没做出什么事,我说,那你把今天所有的工作日常都记录下来,晚上好好看看,今天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结果一看统计数据,发现一天所有的工作时间加起来,不足2小时,换句话说,2小时的沉浸工作效率,就能达到她一天的。
但沉浸真的很难,总会有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在干扰,不过我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效,我有一套自己沉浸式的方法,心流时间的准备,不知道在座的伙伴是否理解心流时间这个词,进入心流时间是可以刻意养成,做好准备的。
比如,我要写文章了,我会习惯性做3个动作,1.拿出写字板写写画画,漫无目的地写,2.倒杯水,3.手指有节奏敲击桌面,完成这三个动作,就会进入心流时间,就好像脑子发出了准备命令,此人要开始写文章了。
如果你无法沉下心来沉浸式做好一件事,你也可以刻意去培养自己心流时间的准备,找一个自己舒适的环境,关掉微信放下手机,屏蔽一切的干扰,然后准备几个让你舒适的动作,完成这些动作后,开始去做某件事情。
初期你可能没啥感觉,但是逐渐的,你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一旦你想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把这些动作都做一遍,立即就能进入状态,我称为心流时间。
关于工作效率这个问题,我有专门做过统计,一个普通员工,一天8小时,有效的工作时长也就2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沉浸式做有效的工作,每天你工作10小时就相当于完成5个员工的工作量。
你一个人就能顶一个团队是什么概念,哪怕一个人赚100呢,一天也是500,说起赚钱,我也想暴富啊,但是还得干活!有没有不干活就能暴富的,求介绍..............
进群找组织,和同频伙伴一起聊项目,
欢迎来「比高项目研习社」←点蓝字进群看十遍不如干一遍,干一遍再和一群人聊一遍,研习社不瞎扯,只做无情的搞钱机器。
近期最受欢迎项目教程,推荐阅读:
抖音小程序系列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别人卖几千的影视教程,这里白嫖!
抖店保姆级教程,市值12800课程免费公开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813AgQ8UANXB1dT.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