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课程总结报告 第1篇
很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拥有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虽然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是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却是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我对这个充满古朴书卷气息的大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每天穿梭于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中间,同他们一同上课做实验,他们的聪明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让我对这个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并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在学习、生活情况做以下汇报。
在上课方面我仅以这几门课程作为代表,进行简述我的学习经历与体会。同时通过这些课程我也总结一些个人学习方面的见解:第一,出国要有一定的俄语基础,最起码要有口语基础,我本身从初中开始就学习俄语,一直到大学都是以俄语为第一外语进行学习,并且之前在北京培训过半年之后才出国的,所以沟通交流几乎没遇到太大的问题;第二,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循规蹈矩的一味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在自己理解并且有自己的见解之后才能证明自己完全明白了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第三,要多与当地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了解到我们想要知道的知识,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学习到很多他们口语当中的俚语;第四,要借助电视网络等工具进行外语听力的学习,例如电视机里的广告新闻,收音机,歌曲等等,这样可以使自己很快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去,更深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文化;第五,在国门之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走到另一片土地的时候我们就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出门了,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说是中国人,而不是我们在国内的某某某,举手投足都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所以要给中国人民的形象做代言;第六,课前一定要预习,并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上我们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老师经行沟通。
再看一下他们的实验室建设,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专门实验室,实验室的摆设也很陈旧,看似很普通,但是很实用,每门课程的讨论课都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手触碰到各种岩石实体,各种绘图需要注意的东西都会在实验室里面找到模型。成本不高,但是非常实用是他们实验室的突出特点。
教具都很古老,但是特别完整,看上去很有历史年代感,但是通过这些教具能够让学生明白最原始理论,那么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去探究新型的各种教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除此之外,这个学校在教辅方面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学校想到了学生所需要的一切,例如在教学楼里有多个买食品的地方,满足学生长时间上课,课间休息时吃面包喝咖啡的愿望。整个教学楼里面都是无线wifi覆盖,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一些资讯。图书馆每天还会清理一些书籍,这些书籍是比较旧的,有些事阅读量大以至于磨损的,有些是鲜少有人阅读的,管理员会把这些书籍放到图书馆门口的书架上,当做礼物送给全校喜欢书籍的师生,如果这些书当中有自己喜欢的,那就可以拿走,是免费的,这可以提现出这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出它为了学生很舍得;再有就是这个学校学生不购买教材,每学期的教材都可以到图书馆去借,没有教材也没有关系,老师一样可以给同学们讲的懂,这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体现了资源的再利用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再有就是这个学校随处可以看到由各个系部logo的图案,每个系部都有自己的logo,类似于我们的知名品牌一样,于中国不同的是这个学校是由各个出名的系部将学校的排名提升到国家排名前列的位置,然后这个学校是依属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成立的,所以在这里上学的学生,每到假期的时候就可以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到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进行系统的实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每当有一位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要退休的时候都会到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一次演讲,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学生们及老师们分享,并且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要解决的问题经行讨论,提出他的意见留给未来的从业者进行分析研究,这可以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未来需要靠他们。
对于那个城市来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在看电影,就是所谓的外国大片中的情节,大面积的农场,有收割机在工作。之后到城市里面发现了另一番景象,到处充满了文化气息,他们建筑风格,各种广场的标志性雕塑,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很浓,城市里有很多剧院,每个剧院都会在每周的不同时段放映各种芭蕾舞、歌剧、现代舞、马戏等剧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最吃惊的
是在那个国家的,小孩子很小就被抱到剧院去观看民族的剧种,从小就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并且他们的音像店里买不到剧院上映的剧目,这一点说明他们对传统剧种的保护非常好,也是我们以后在培养未来接班人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一般的学习培训来说似乎足够长了,但是对于这种用另一种语言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个人感觉时间还是有些局促。短时间内既要突破自己的外语口语关,还要将专业课的词汇与外语亲密结合到一起进行理解。同样,这种方式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多加努力去完成任务,对我们自身的提高是很可观的,三个月的异国学习生活经历将是我有史以来的财富,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一定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当中,并加以突破。
出国课程总结报告 第2篇
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十年,十年的工作历练使得很多教师的思想处于高原期,因为我们有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基础。然而,就在这样停滞不前的关键时期,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高规格的培训学习。两个月的澳洲学习和生活激活了我的思维,唤醒了沉睡的激情,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每一次的体验活动。我看到了每一节课的独具匠心,我用感恩的心去接受每一位教师的鼓励,用宽阔的胸怀去接受新的文化,先进的理念。这种全新的体验,让我看到的是身边有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如QUT老师提供的 WEBSITE都是珍贵的资源,ALICE让我们充分利用(MAKE FULL USE OF YOUR TIME) 在澳的时间,于是乘公共汽车上学或回家的与司机的交流,让我大胆的不再吝啬Thank you! or How are you? 坐在公交车上听周围正在激烈争论的学生或小声交谈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去听一听,想一想,有时不知不觉地模仿两句。晚上回到Homestay的家,我们互相交流,了解彼此,刚开始时那么紧张的听,随时向着怎么回应,现在已经能轻松地自由交谈了。
在澳学习期间,我的教学思想一次一次受到撞击,我重新认识着自己,审视自己的英语教学。第二周德school experience让我发现,原来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坐在地上上课,学生可以在班级里移动着学习,一节课也可以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它可以整合几门学科,生活和课堂学习可以结合的如此完美,这些都与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和长时间的调研学习坚持分不开的。用歌曲、故事、时事进行改编教材原有的形式,既有趣味又嵌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与练习。TESOL methodology,Language and culture,Langue skill,注重了英语教师的自身语言素养,教学基本功的培训。Micro-teaching需要我们学以致用,也是我们学习成果的展示。
用开放的心灵接受不同的文化,让我们与Homestay的相处有了共同的话题,相处的更加融洽。学习虽然结束,然而从这一刻起我们有了更高的起点,更新的目标。
出国课程总结报告 第3篇
留学英国,应当说在我们20多年的人生中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决定了。30-40万的投入。今天我就来说说自己英国留学一年个人经验(学习&找工)
学习篇
与一些人不同,我出国的动机并不为了要再学多少东西,因为我完全不想读phd,而且我觉得在本科阶段,我的三观已经行成,并带点倔强,所以我对硕士阶段的学习能为我带来多少东西,并没有抱多少希望。我申请的方向是msc marketing,因为是商科专业,我当时出国的目标有三个:
1、一定要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商业环境比较发达,如果我不能在英国找到工作,至少作为一个消费者可以去见识更多的商业营利模式。并且,找pt的机会还是大一点的。所以最后我到了birmingham。
2、专业排名要高。因为我与英国的top5无缘,所以在其他的学校中,我会认为专业排名比综合排名更重要。在我中学的成长过程中,我体会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做‘鸡头’其实比做‘凤尾’好。就像一个综合排名一般的学校,会将其最好的专业捧若明珠。学生则可以运用学校最大限度的资源。我出国前suppose是这样的。于是我来到了。university(也许有人已经猜到)。
3、人脉。最终我还是要回国的,我一直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我以后也没有意愿要换国籍。有人会觉得中国护照不好用,总要签证。但我认为10年,20年后,中国护照一定会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在中国生活,工作,人脉则是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以后想要创业,能否找到一个合作团队则非常重要。创业项目其实不那么重要,只要是优秀的团队,许多项目都是可以涉足的。
初到英国后,确实是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从听力,到口语,到阅读。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比如老外的口音,一些口语用法,我们都会处于一种sensitive,想要了解的状态。但这种适应期其实可以很短。也许还就比倒时差的时间长一点。要尽快适应,我觉得活力与热情很重要。出来的留学生,或者local,其实大家都是到了一个新环境。我们如果只着眼于自己,会觉得自己孤立,来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但是如果想到所有我们周遭的人都是像我们自己一样的状况,也就会发现大家都有强烈的愿望要结交朋友,要适应环境。所以,只要我们有点活力,稍微活跃一点,这段适应期会随着与许多朋友的欢笑,很快渡过。
学习,因为我本身在国内是商科毕业,所以学起来并没有太吃力。我们学校的marketing课程又是提供给非商科背景的人的,所以,如果只是想过,基本上考前两周也就够了。但如果想要学东西,自己真的需要去看许多东西。如果想要拿高分,平时就要跟着学,留心商业新闻与日常生活,来积累自己。同时,考试的时候字体要写好看点。这是我对我们学校的感觉。对其他学校,比如我有warwick的朋友,我的感觉就不大适用了。我们学校的marketing今年是大班教学了,人比较多,确实比较多。有利有弊了。出国后,我们也许会遇到有些不如意,跟出来前预想不一样的东西。试着让自己去适应吧。但是,如果遭遇确实不公平的东西发生在自己在乎的东西上面,则也应当也坚定的反抗一下。无论有没有效果,至少表个态嘛。输人不能输势,对吧?
另外,出国后会有许多presentation的机会,有机会,应当要去争取。我和一些朋友也说,这样的练习的机会可能是在我们人生中最后会出现的机会了。等到了职场,一切都会不同了吧。
我们学校在第三学期的时候提供了去好几个国家的交换机会。我选择去了荷兰的rsm erasmus university。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也让我顺便跑了趟荷兰。在荷兰交换的学校,综合排名是很不错的,是荷兰最好的商学院,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一下。正常申请它的master programme是需要gmat的,所以我算是捡了个便宜。它们是小班教学,20个人一个班,老师还说今年人太多了。上课很interactive。随时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老师也很open minded。关键是学生确实很厉害。小组讨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让大家找到问题的point。所有人都能很快找到,而且总能有些有不同角度,比较有创意又又说服力的方案。
工作篇:
找工作,应该是很多同学关心的一个问题吧。我刚到英国的时候,便开始了找工作的过程,9月,10月正是大公司校园招聘的时候。世界500强,英国times100强很多都会到学校来弄宣讲会。我当时几乎是有会必到的。而且一心想要留英工作,所以申请时对公司的行业并没要求。但是我只想要进大公司。如果不能进大公司,我会选择回国,申请国内的世界500强。
一个月的时间里,申请总共投出去13份,p&g,bt,bp,tesco,unilever等,记不清还有哪些了。最后,只有两家给了interview的机会我。最后,经过一轮面试,一轮assessment centre,我成功拿到了一家零售行业的公司offer,是他的一个graduate programme,是based in uk的。
关于应聘这家公司的过程,我就在这写写吧。第一轮是电话面试,准备电话面试,我主要去询问了学校的career service。然后就是google。要看许多跟公司跟行业有关的资料。可以商ft,#url#去搜跟公司有关的新闻。然后就是上网看电话面试的题目大全,根据不同的方向,总结自己的经历,想好,每个经历分别能说明自己的什么特点。其实,这些都跟在国内应聘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中文换成了英文。用英文面试,我知道的一些朋友,面试后都说自己紧张了,没表达好自己的意思。‘紧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只能靠自己多练了。所以我在前面也说,presentation要争取多上。锻炼自己在public面前说英语的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心态。我在国内本科时,有过许多presentation的经验,所以在电话面试时并没有态紧张。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因为是电话面试,你可以紧张得满头大汗,但声音听起来正常就好了。那句老话:输人不能输势。
我的电话面试,考官问得问题就像势google上题库一样得标准。所以我基本是发挥了自己想要发挥得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在面试的时候,我有一道题没听明白,我当时并没有请他repeat,而是自己猜了一个答案,结果他发现我没理解题目,又重复了一次,我还是没听明白,但是这次猜对了。我的意思是,因为我最后还是通过了面试,说明老外对语言是容忍度的,我们不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而被一下子打死。而且,回头想,像我这样猜答案其实并不好。
通过面试后,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assessment centre,因为参加前被告知要做一份关于他们公司任何一个部门的报告,要用swot,5 forces等基本的分析工具。于是自然是一番资料大搜查,我还跑去了他们的店里采访员工。参加assessment centre之前的晚上,公司为了让我们精神更好,为每位candidate都在hilton订了一晚的住宿,我也是满心期待,屁颠屁颠的跑去,想说享受一下五星级的酒店,结果发现什么都要收费,连拖鞋,牙刷都要自备,还不如我在瑞士玩的时候住的小hotel呢。于是只好自己在房间里看了一晚上电影。并且不停的rehearse第二天的材料。
第二天一大早,7点半就起床了,准备10点的正式开始。9点半的时候,走去foyer见到今天将一同参加的另外9个candidates,都是老外,其中一个印度人,一个希腊人,另外7个都是uk的。而且9个人里面已经有4个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只是在其他部门,因为想要做现在申请的这个职位的programme,所以也必须要再参加assessment centre。我一整天基本跟那个希腊人比较熟,聊许多东西,偶尔我也刻意的去‘挑逗’一下uk的。他们人到也算nice,也愿意偶尔跟我聊聊。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我实在受不了他们近乎whisper式的聊天方式。10点正式开始的一项,让我们每个人再40分钟内将7件任务排序,写出解决措施以及排序的原因,在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还会被单独叫出去,被问到假设现在有一个突发状况,我们身为一店之长,将要如何解决。这项我自我感觉算是完成的良好吧,觉得并没有什么回答的含糊,自己拿捏不定的地方。 上午的第二项就是和一个面试官进行一对一的面试,大概一个多小时。他问了许多关于零售业的问题,也根据我的简历状况问了许多问题,基本就像是聊天,确实让人满放松的,互相交换一下意见和想法。 出来后已经是12点45了,一顿工作午餐,大家一起吃自助餐,聊聊天,下午1点40的时候进行第三项,group discussion。30分钟内利用它们给的材料建一个塔的模型,和准备一个presentation。塔要6 feet high,environmental friendly之类的,有7,8项requirements吧。我们5个人一组,有一个wales过来的男人基本算是主导了,但是他是个很有经验的人,所以并不会抢夺其他组员发表意见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希腊人特别的积极,都快跳起来了。印度人却特别沉闷。大家都已经开始建造模型了,他还做在椅子上,不知道在等什么,于是我跑过去叫他快点过来。他才如梦初醒般,顶着他那颗硕大的镶金边的翡翠戒指站起来。我心想,我要是有那么大的翡翠戒指,还工作干嘛。我们组还算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塔,我设计了组旗,一幅象征‘和谐’的组旗,组员也算给面子,都同意了。但我们之后发现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好好利用所有的时间,因为我们提前完成了,这也成为后来被考官攻击的一个点,而我们也几乎无从回答。考官问这个问题的,希腊人跟wales人因为背对着发问的考官,都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于是都盯着我,一点人品都没有。我看沉静时间太久,就硬着头皮回答,说因为我们已经check了两次我们的工作,认为我们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工作,所以才提前完成的。印度人这时也开始回答,说因我们小组团结一心,效率非常高,大家合作亲密无间。我当时相当诧异啊,因为这么冠冕堂皇的答案,我只经常在中国听,现在发现原来发展中国家的同胞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还是很接近的啊。当时就涕感泪流。 group discussion结束后,希腊人和我都顿首锤胸,我们居然犯了这么大的失误,因为time management在group discussion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准备assessment centre的时候,看的材料和前人的经验,都说tm在这个环节中是极其重要的。然后希腊人就开始告诉我他的一些朋友们的应聘经历,告诉我一般什么样的项目是在测什么,该怎么面对,我对他的景仰也是油然而生。就问他一定准备了许多才知道这么多面试技巧的吧。原来,他之前一年都在做recruitment assistant,相当于是个面试官。我又一次愕然,真是什么高手都有。终于来到当天的最后一项,所有人都已经精疲力竭了,因为精神一直高度集中。先给我们15分钟看两份报告,做自己的notes,然后和一个考官单挑15分钟。老外的看材料速度实在惊人,至少是我的三倍。我刚看玩材料,有个老外已经写了四页的notes了,压力迫使我振作。终于,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所有项目结束。我们被告知,如果在下周一接到电话就是有offer,没电话就是没offer。到了周一的时候我就死守电话旁,但是,却没有电话。于是简单自我疗伤后,立马上网到chianhr,把自己的中英文简历进行了修改,打算7月底回国校园招聘。结果,在星期二下午的时候,一声电话却想起告知我有offer了,一个女的说她昨天让她同事打给我,可她同事却忘了。估计可能是他们在商量我的工作签证的问题。公司比较好。他们会提供所有材料让我去申请工作签证,只是不出钱。所以,工作签证这块,基本是没问题的。
关于工作签证和现在新出的毕业生留英一年的项目(igs),这里面其实有许多东西需要了解,要写的话,又可以写很多。基本而言,最大问题是,公司不知道也不清楚我们是否能留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就不给应聘机会我们。不过给机会的公司还是有许多的。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招国际学生了,这也需要每一个能留下来工作的国际学生,好好表现,留下好的口碑才行。
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是想要过得让自己有点成就感,还是天天看电影,上网,都在于我们自己得选择了。但一年也只是一年而已。事情也是要一件一件做的。没起步的就先起步,起步高的就去飞翔。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69aC2pXUwlWDVw.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