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面试热点总结图片 第1篇
一夕之间,“搭子社交”似乎遍地开花。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都可以看见年轻人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搭子”:从吃饭逛街到考试求学,从旅游拍照到看病体检,可谓万物皆可“搭”。但无论如何,“搭子社交”是当下年轻人最火爆的社交方式。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年轻人,既孤独又拧巴,而“搭子社交”或许是这个时代年轻的人们关于友情的一种另类解答。
【观点】:
1.“搭子”只是友情的平替,可以短时间内搭伙,却没法长时间交心。
2.能不能找到理想的“搭子”、安全的“搭子”,让彼此愉快合作,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3.法治社会,“搭子”式社交也不该沦为法外之地,应该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
4.“搭子”大流行的背后,是年轻人主动适应全新变化的选择。
【金句】:
1.一大片新蓝海中,一些人像无头苍蝇似的一头栽进去“盲游”,迟早有人会被“呛到”甚至“溺水”。
2.“搭子”这种灵活的关系组建,仿佛是一次次乐高的拼装。
3.“上班勤勤恳恳,下班做回自己”,随时切换,无比自然。而每个生活的片段都少不了“搭子”的身影。
4.“搭子”的尽头是亲密关系,还是相忘江湖,站在关系的分岔路口,年轻人各有考量。
【事例】:
人,有“搭子”和找“搭子”的比例都高于i人
在年轻人中大火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测试中,e人(更注重外部世界,高度热情,积极分享个人情况)和i人(较为关注内在状况和情感,偏好独处时光)分别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报告显示,在找“搭子”上,「繁星」天生行动派的e人,有“搭子”和找“搭子”的比例都高于i人。此外,ENFP(竞选者型人格)的社牛属性和行动力在“搭子”社交中格外突出。
2.每4个00后就有一人有“搭子”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找“搭子”这件事上,越年轻的人热情越高,每4个00后就有一人有“搭子”。年轻人找“搭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认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行动,而“社恐”则是找“搭子”的最大阻碍。从“饭搭子”到“游戏搭子”,“搭子”形形色色,但有趣的是,“搭子”关系是轻盈与稳固并存的结合,近五成年轻人维持过两年以上“搭子”关系,超八成年轻人曾将“搭子”升级为朋友。
3.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提及找搭子的原因,69%的受访者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实现互惠互利。认为拥有职场搭子,可以疏解即时压力,分享最新快乐,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45%的职场人希望通过搭子社交,拓宽社交圈,链接更多资源,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认为工作搭子能促进职场关系更和谐。21%的人表示搭子是一种负担小、低投入、距离感强的关系,状态更加轻松自在。
2021面试热点总结图片 第2篇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注定是特殊的一次“飞天”。因为这三人中,有四上太空的“老人”,也有一位“特殊”的新鲜血液:他是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是第一位戴眼镜的航天员,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他31岁成为博导,发表了近20篇SCI……他就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36岁教授桂海潮。
【观点】:
1.他用燃烧的火焰送自己去宇宙亲自摘星星,最终实现了远大的人生理想。
2.精神富足,心怀韧劲,才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3.如果你说现在各行各业都很卷,那么唯有读书能破“万卷”。
【金句】:
1.“读书”就像火箭发射场上的那句“点火”,不是全部,只是开始。
2.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
3.“能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需要结合,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最大的幸运。”——桂海潮
【事例】:
1.桂海潮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但不要以为单凭天赋就能轻松地出类拔萃,“学霸”大多也是勤奋的典范。
在桂海潮高中室友杨继泽印象中,桂海潮学习非常刻苦。他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去教室看书,晚上最晚回到宿舍。宿舍熄灯了,他还会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高中时,他的理科成绩常常能拿到满分,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
高考时,他以全县理科第一名考上北航,冲着自己的理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大学九年,桂海潮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近20篇,成绩斐然。
归国后,他回到母校效力,31岁就为博士生导师。
2.奋斗、进取的小镇做题家
曾几何时,“小镇做题家”成为被群嘲的对象,个人奋斗被出身优越者轻易否定。可事实上,出身能决定一个人的起点,但决定不了他的终点,无论何时,自强和拼搏才是一个人实现自我的关键。在这如火如荼的新时代,只要你足够努力,每个人的前途都不可限量。君不见,出生于云南山区的桂海潮,一路奋力拼搏、勤学苦练,考北航、上神舟,从小镇做题家跃升为飞天科学家。因此,别再说什么“别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只要敢于拼搏,这个时代就是我们最深厚最可靠的背景。
3.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随着神舟十六号顺利升空,航天员桂海潮成为无数少年心目中的偶像。自小为学霸,31岁做博导,现在又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科学家,这样的人生经历怎不让人赞叹和羡慕。然而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桂海潮还是「繁星」一位运动达人,长跑、骑车、游泳无不擅长。试想,如果不是长年累月练就的超强体质,即使科研再出色,怎能承受航天员的“魔鬼”训练,最后通过考核,飞入太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奋斗拼搏的资本。为了幸福地生活,为了心中的梦想,动起来吧,朋友们!
2021面试热点总结图片 第3篇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小说中,“穿长衫”代表的是读书人,而“站着喝酒”又表明生活过得比较窘迫。很多人觉得,这位语文课本里的人物,就是当下的自己,于是写下“孔乙己文学”:“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读书让你的眼界变开阔,所以你不满足现状,可你却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这些话看似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将“学历”比作“孔乙己的长衫”,认为生活和工作的困顿,都是因为被“长衫”束缚住了。
【观点】:
1.自我调侃只是自娱自乐,情绪宣泄,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过于上纲上线,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处批判。
2.孔乙己文学背后,当然也混杂着当代青年的困惑、焦虑、迷茫。
3.是一些人心底对职业「繁星」的固有偏见使他们形成了“读过大学所以无法心安理得打螺丝”的谬论。
4.停止顾影自怜,多审视反思自我,以谦逊的姿态好好认识世界,踏实稳步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金句】:
1.鲁迅先生曾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面对压力,还是要相信天道酬勤。
2.余世存在《时间之书》里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3.每个人都如一朵花,盛放时间不同,花期也不同。
4.“许多时候,自己以为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三毛如是说。
5.“地洼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事例】:
1.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从鲁迅笔下,我们不难得知:在鲁镇酒店喝酒的客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靠着柜外站着的,多是短衣帮,忙了一天农活,歇歇脚,喝喝酒;另外一种是穿长衫的,坐雅间,点酒点菜,慢慢细品。可这还有一个另类。蓬头垢面,却满口之乎者也;穿着长衫,却只能和短衣帮一样站在外面喝一两杯。他就是孔乙己。一个固执迂腐且自视清高的读书人,一袭长衫则是他自证身份的凭据。
2.大学生为什么会自嘲是当代“孔乙己”呢?
随着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曾经难以触及的高学历,与现在不那么显著的学历红利。又加上当前职场比较饱和,市场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无数大学生满怀憧憬与信心,自己可以面试成功,却让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当前大学生就业屡遭碰壁。
一次次地拒绝,使期待与现实、付出与回报之间落差不断拉大,最终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十年寒窗苦读能换「繁星」来一纸文凭,却难换来理想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不情愿,更不甘心。此时,高学历反而成了部分大学生的心头负担,压垮了他们追梦的坚定信念。
3.“孔乙己的长衫”到底要不要脱?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应该弄清楚何为“长衫”。长衫不仅仅是孔乙己穿在身上,用来显示自己身份的长衫,更是他心中的长衫,一件体现他思想迂腐过时的“长衫”。
面对自证身份的“长衫”,我们要明白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现优越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是用来给自己的人生设置条条框框的。曾经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时代早已过去。读更多的书是用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伴随着眼界格局的打开,我们不断接触新事物,终会寻找到自己所喜欢、所擅长的领域。为人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也赋予人生更多意义与价值,这才是我们读书的初衷。
2021面试热点总结图片 第4篇
张雪峰老师因“新闻学专业不建议报考”上了热搜,遭到几个985大学教授怒怼,告诉考生不要相信网红老师的话,最终还是张雪峰老师赢了, 今年新闻学专业可能彻底凉凉了,多所985名校的新闻专业,都出现了招不满的情况。这还没有完,土木工程专业、金融专业、经管专业、法学专业等等,也都受到了「繁星」影响,张雪峰老师告诉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又帮不上忙,最好避开这些专业,普通学生没有出头之日。各地本科批次录取工作相继结束,果然不出所料,张雪峰老师不建议考的专业,一大批考生放弃了,高校叫苦不迭。
【观点】:
1.不是冷门专业没出路,可能是你还不够优秀。
2.以一个相对轻松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专业的选择,不要那样地功利,而更要看孩子的愿望和志向。
3.张雪峰的言论哗众取宠的成分比较大,彰显其网红属性。
4.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未来,能力不行,给你一个最热的专业,你也注定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金句】: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红楼梦》中有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说的就是: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
3.生活是自己的,理性看待各种“种草”和“分享”才是王道。
【事例】:
1.评论区一致认为张雪峰老师做得好
揭开了“假热门专业”的真面目,看似高大上,实际很难就业,多亏张雪峰老师敢说实话,让普通考生少走了弯路,没有「繁星」浪费12年的努力。
一时间,张雪峰老师成众矢之的,算是给自己惹来不小的麻烦,有人替张雪峰老师鸣不平,专业爆冷门,并非他一己之力。
考生和家长已经越来越清醒了,早就发现了,像金融学专业,毕业进入证券公司,叱咤商场,可是,若自己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手里有一定的人脉资源,HR会拒你于千里之外。
再说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要长期在施工现场工作,上面领导好几个,想要晋升不是一般地难,同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若建筑质量有问题,毕业生可好不了。
2.穷苦学生为了生计选择热门专业,错在哪了?
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理想和现实相差过大,综合种种,考生们逐渐放弃了一部分热门专业,然而,有人说学生太自私,为了自己的需要,不顾全大局,如新闻学专业招不满,该行业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可是,考生也有话要说,穷苦学生不敢谈理想,不是个人能力不够,是不够公平,一些热门专业,人才过剩,用人单位优中选优,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兴趣广泛,从小就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各个方面都要更优秀,穷苦学生怎么比得过?
既然他们条件好,可以放心地选择理想,那么,不如就让家境好的学生读那些专业,我们普通学生先维持生计,若连活着都费劲,还谈什么理想。
1.张雪峰为什么不建议广大学子去报新闻学呢?
他的【观点】其实很简单「繁星」,就是今天是个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是非常发达的,有很多人本科没有去读新闻学,人家也可以做自己的自媒体,甚至张雪峰也说他就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的粉丝比很多新闻学的教授多得多吧。
而另一方面张雪峰的核心意思是新闻学的就业很难。20年前你学新闻学的时候,你毕业去向可以去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那个时候传统媒体很发达,传统媒体是一个快速的增长期,所以学新闻学的同学就业面很广。尤其是那个时候很多大学是刚刚开设新闻学,原来有的大学只有中文外语,人家增加了新闻学,因为确实20年前新闻学是个显学。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450C2pQVQhXBVM.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