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内容(工伤事故的确定和分类)

管理制度及规范

第243篇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伤事故的确定、分类、报告、调查及处理。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在职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中毒等事故的管理。

2工伤事故的确定

2.1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受存在的危险因素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

2.2职工虽然不在生产岗位上,但由于生产区的设备和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职工伤亡。

2.3急性中毒。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在短期内大量进入人体,使职工中断工作并进行急救的中毒事故。

2.4凡职工在参加公司组织的非生产性活动中受伤,只能参照工伤负伤处理,不按工伤统计。

2.5凡不在上述范围的,对确定为伤亡又有异议的事故,应把详细情况上报,经地方劳动局确定。

3.工伤事故分类

3.1轻伤事故

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职工受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够不上重伤的。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轻伤的事故。

3.2重伤及重伤事故

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

3.3死亡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员工1~2人的事故。

3.4重大死亡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4.事故报告

4.1职工发生伤亡事故,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的部门(以下简称事故部门)的领导,事故部门领导必须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以及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工会等部门。

4.2主管公司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并报告上级劳动部门。

4.3凡发生重伤、死亡、重大事故时,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将事故的概况,包括发生事故的部门、时间、地点、伤者姓名、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初步原因分析、经济损失等,迅速报公司领导,同时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有关规定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4事故现场保护与清理

4.4.1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事故部门应派专人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部分物体时,必须做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照相、录像、并详细说明。

4.4.2重伤以上事故必须进行现场录像。轻伤事故要进行现场照相。

4.4.3清理事故现场时,要事先经事故调查组同意。

5事故调查

5.1发生轻伤事故,由发生轻伤事故部门领导会同安全生产办公室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按规定填报“伤亡事故登记表”,在24小时内报公司领导。

5.2发生重伤事故,由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组织有关部门会同工会,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5.3发生死亡事故,由上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5.4发生重大死亡事故,由省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5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5.5.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

5.5.2与所发生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

5.6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5.6.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5.6.2确定事故责任。

5.6.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5.6.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7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5.8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以后,如果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劳动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级劳动部门及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但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的时限。

5.9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

5.1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6事故处理

6.1发生工伤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6.2发生事故的部门必须按照各级安全生产职责的规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

6.3对因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工作不负责任等行为而造成的工伤事故。视情况追究责任,并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6.4事故查清后,应及时拟定改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表”报送有关部门。

6.5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7.事故管理

7.1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建立工伤事故管理档案,其内容应包括事故现场记录、照片、鉴定材料、事故教育,改进措施及伤亡事故有关的资料。

7.2.发生伤亡事故不得隐瞒不报或故意拖延报告时间。

7.3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来源:各地高院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2f8C2pWUgdTAFM.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

  • 工伤与职业病有什么关系,职业病危害及工伤预防

    职业病很多都是慢性病,而有些人就会认为慢性病的话是不属于工伤的范围,其实这是错误的,只能说慢性病不一定属于工伤的范围,但是只要经过工伤鉴定你的慢性病是由工作引起的职业病的话那么久可以认定为是工伤。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工伤有没有包含职业病对应相关知识点,也会对

    2024-12-11 04:05:15
    50 0
  • 因工伤被辞退怎么处理(有关工伤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职业病被辞退的赔偿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具有以下职业病相关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

    2024-12-11 04:05:15
    57 0
  • 一级到十级工伤或职业病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待遇有哪些不同?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一级到十级工伤或职业病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待遇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吧。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一级至十级,工伤保险待遇有多哪些不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等级

    2024-12-11 04:05:14
    69 0
  • 工伤什么时候开始鉴定,职业病工伤认定后多久开始鉴定

    工伤等级评定,一般在工伤决定书作出后进行。伤后治疗相对稳定,但有伤残和影响劳动能力,需要申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应当准备的材料:工伤认定决定书;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印的检验、检验报告;居民身份证或者工伤职工的社会保险;以及

    2024-12-11 04:05:14
    73 0
  •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争议如何处理

    一、职工与发生待遇方面的争议的处理 一、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的处理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是劳动争议,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

    2024-12-11 04:05:13
    53 0
  • 工伤申请什么时候做合适

    律师解答 工伤申请在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由用人单位发出申请;用人单位没有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

    2024-12-11 04:05:14
    51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