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导市场资金“脱虚向实”,上交所实施了“新蓝筹”行动。那么新蓝筹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机会?成为蓝筹股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如何起步?针对这些疑问,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院长洪华博士进行了深入解读。
新蓝筹是什么?
今天听两会新闻,冒出一个平时很少听到的词儿:新蓝筹,说的是上交所要实施“新蓝筹”行动。这年头流行在所有词前面都加个新,比如新零售、新经济种种,难道又是标题党一枚呢?
我们就来刨根问底一番。
要弄懂新蓝筹,我们首先来回顾下什么是蓝筹,就是我们平时老说的蓝筹股。筹就是筹码,蓝筹顾名思义也就是蓝色的筹码。据说在西方的赌场中蓝色筹码最值钱,红色次之,白色最差。渐渐地人们就把股市中优良业绩、收益稳定、股本规模大、红利优厚、股价走势稳健、市场形象良好的股票成为蓝筹股,这类公司景气时能赚钱,不景气时依旧能赚钱,总之有点稳赚不赔的意思,比如像贵州茅台以及一水的银行股。
那怎么理解“新蓝筹”?新蓝筹首先也是蓝筹,所以也得符合蓝筹的各种特征,也要“大而美”。我们再来看新蓝筹到底新在哪。新蓝筹出现的土壤又是一个带新的:新经济。所谓的新经济,既包括新产品、新技术,也包括新业态和新模式,新蓝筹也就在这几个“新”中产生。比如最近大红大紫的36天搞定IPO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打的是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既有新技术也有点新模式的意思。以及网上疯传各种版本估值的小米科技也有望成为大号新蓝筹。
所以你想成为新蓝筹的话,得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中的一种。
你有机会成为新蓝筹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既不懂区块链,也不懂人工智能,是不是就没有机会成为新蓝筹呢?
新蓝筹股,其实大家都有机会。如果你是制造业者,有两个机会成为新蓝筹:
做垂直领域的富士康,把制造业进行到底,使之成为行业头部的制造业,品质最好、技术含量最高、效率最高,以前被称为“微笑曲线底部”,其实也可以做得很性感;
做自主品牌自主产品,主打消费升级概念,推出新产品,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如果你是硬件创业者,或者在某个行业干了十年八年,想自己出来单干。这也很有机会,我的一个大判断是:在消费升级这个风口中,本土品牌会逐渐取代洋品牌,而本土品牌中的新生代品牌会取代老品牌。本土品牌之所以有机会,一来是中国的制造基础日益扎实,二来是离消费者更近,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者,三是民族自信心会越来越爆棚,本土品牌也会享受到国家整体崛起带来的文化势能红利。新生代品牌之所以有机会,是因为创始人年轻,本身就是80、90后,对于新一代消费者的理解总体上来说会比老企业家深——什么B站、快手、抖音之类的,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你要做出价值,才有人会“价值投资”你。
五个步骤,剑指新蓝筹
要成为新蓝筹,只需区区五步。
第一步,做出具有行业新高度的产品,迅速上位,积累用户,站稳脚跟。
第二步,拓展产品线,拓展渠道,做大销售额。注意拓展产品线也有纪律,不能随意扩,要有关键词,比如口腔护理、环境电器等等,产品线扩的太大就会hold不住。什么品类能拓展,什么品类不能拓展,关键看能不能共享用户,或是共享供应链,或是共享核心技术。
第三步,成为独角兽。10亿美金估值,也就是60亿人民币,除以PE倍数(假设是15倍),你需要做到4亿净利润,如果你的产品净利润为10%,则你需要做到40亿的销售额。这是个粗略估算。
第四步,上市,成为白马股,即所谓的科技成长股。
第五步,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真正成为“新蓝筹”。
区区五步,就真能变成新蓝筹?你可能觉得纯属忽悠。试想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又怎能做到呢——我们要用资本的眼光反向规划自己的业务。
从第一步做起
五步有点多、有点久,所以我们建议从第一步做起:做出具有行业新高度的产品。
这一步其实就很不容易。即便你是老企业老牌子,也未必能做出具有行业新高度的产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家公司可能没有产品经理,然后做产品基本靠老大拍脑袋决定——这种拍脑袋决定,结果是毁灭性的。
确定产品方向,精准定义产品,其实很难,这里边有很多坑。你要有经验,你还要拿出证据证明方向和定义的正确性,然后才能all in。
产品经理,是有套路的;尤其是硬件产品经理,又有些特别的套路,你要了解这些套路,然后才能少走弯路,一战而胜。
所以,要了解套路、少走弯路,一定要来听听谷仓学院出品的《学小米,做爆品》的大课。3.23-24开课,要报名的抓紧。这是个正儿八经的广告。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21bAgQ8UQhdA11R.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