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趋势
“时间扑面而来,我们终将释怀。健康的活着,平静的过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很好。” --佚名
近期完成了三家知名企业的招投标,就像完成期末考试的学生,终于松了口气,不管成绩咋样,反正我完成了。
投标项目均是短视频和直播方面的,百万标的,年框,类似的企业需求越来越多,几乎都是主动找到我们,邀请我们参加投标,这也验证了我2018年的判断,公众号图文会被分流,短视频终究迅速崛起,一触即发,势不可挡。
我也是从那会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和思考,这两年在公众号陆续发布了十几万字原创干货,整理了两个长篇抖音运营实战技能篇(下)25361字,慎点视频号运营战略地图均在公众号付费文章专栏里。
到今天,很多专业知识,资讯,方法论和运营体系确实也更新了,年后我计划结合目前正在做的项目,重新梳理,复盘,修改,以连载形式在公众号发布。
昨天刚好也看到快手在香港上市,市值万亿,仅次茅台,因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也一直关注相关领域的股票,比如腾讯,拼多多,接下来还有抖音也要上市,估计也要创新高。
看这类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涨势喜人,可以理解很多现象,背后的规律都是相通的,这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近七八年迅速崛起,催生了很多互联网新贵,这个时代正在悄无声息的经历另一种形式的财富转移,同时,与之对应的基建地产传统行业也在逐渐没落和财富缩水。
我前两年入手不少互联网巨头的基金,到目前收益还不错,从我们家窗户往过去,可以看到腾讯总部大楼,那里夜晚灯火通明,我们周边四五公里的房子大部分都被腾讯的人买走了,这片的平均房价15万/平左右,好房难求,特别是学位房,也是因为有腾讯员工强大的购买力作为支撑。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和信仰,60后当官,70后炒房,80后做电商,90后搞比特币,00后炒鞋,理解趋势,才能顺势而为,安住此生,正下次意。
有些事情,不做比做更重要,大舍才得。
炒股高手利物莫尔在其传世之作《股票作手回忆录》中说过一段话:“我赚到大钱的诀窍不在于我怎么思考,而在于我能安坐不动,坐着不动!
2,聚焦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深度的生活并非你必须要这么做,而是如果你想拥有更富效率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你就得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
今天处理工作收尾事宜,发现2020年几乎服务的都是金融地产行业,相对聚焦了,这更坚定了我们应该在这个行业深扎,围绕新媒体,去做“点线面”的事情,先从帮助客户解决一个“点”的问题。
比如如果打造一个地产楼盘的网红抖音号,如何帮助一家保险公司做好一次五万人在线的直播,再去解决一个“线”的问题,如何帮他们设计从平台,定位,内容,引流,转化和运营的营销链条的事情,再去解决一个“面”的问题,然后解决一个“体”的问题的。
我们也服务很多体量成熟的机构,越是发展到最后,他们需要的更多不是简单的策划,也不是运营,而是大数据系统开发服务,这也是管理的进化,当人的管理理念和触角到顶的时候,只能靠系统,靠数据,靠平台。
(备注:此图来自朋友圈转发)
作为一个独立创业者来讲,同样要解决点、线、面、体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大企业的战略发展路径也总结成了一个点线面,即:先把一个单点的业务,做到极致,然后沿着这个产业链上下游开拓新业务,建立壁垒,接着从这个点开始横向扩张结网。
为什么我反复在验证,要聚焦服务金融地产行业?这也是因为这些年服务的行业比较多,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都是在帮他们做某个点的事情,比如某个公众号的运营,某次线上营销活动的策划。
而不同b端各行各业的需求也不一样,需要不同的行业积累,场景和用户也不相同,如果可以深耕某一个行业,做深度服务,更垂直,也更精准,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所有这个行业的优势资源都会自动集中过来。
也许,明年,等我们积累更深,我们的定位,可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代运营服务商,也不是一个新媒体整合营销咨询机构,我们可能会是一个科技公司。
从一个点,到一个线,再到一个面,从服务全行业到专注垂直行业服务,在不断迭代中发展,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也是一个个体进化的战略选择和必经路径,这些创业理念和战略路径,我也摸索三四年了,现在逐渐有了清晰的方向。
3,专业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给自己进化的机会,让自己变得专业,也就变得值钱,也是这个时代给我们这代人的机遇。---晓涵
每次给大企业做提案,讲标书和做汇报的时候,我还是比较自信的,人再多,场面再大,也不会有怯场的时候,我助理还经常说,什么时候可以练成你这样水平就好了。语速很快,但是听起来非常专业,气场强大。
我想,专业都是训练出来的,从赚钱角度看,这种模式也很辛苦,不像培训师,开口就能收钱,我们更像是咨询师,需要一家家公司去游说,一点点积累,一个个项目的做,赚钱慢,但是稳。
专业气场,这个词,很多客户也会这样描述我,它是本身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你真做了这么多案例,在这个行业沉浸这么多年,有很多成功案例和经验了,你所说的每句话,有意无意,金句频频,一针见血,是多少年功力的编剧也编不出来的。
让自己变得专业,是有工具,有方法,有窍门的。
就像我们给保险公司策划直播一样,传统的保险经纪只能一个个客户去见面谈,一对一,时间和沟通成本都很高,在直播间,你可以同时一对多,向几百人几千人上万人宣讲你的产品。
这种工具就是借势,这种行为就是顺势,这种模式就是趋势。当然,前提还是你真的专业,你有料,你是吃这口饭的。
也比如我的公众号,就是让我变得专业的展示工具和获客渠道。因为读者们看到的唐晓涵,一直在输出,在塑造和传递内容,将“唐晓涵”三个字不断的植入读者的心智,有的店开着久了就成了品牌,有的人写的久了也会成为“品牌”,比如同仁堂,开店开了一百年。
小而美,只是一个暂时的存在,随着团队人才的进化,学习能力的提升,视野的扩展,小而美最终也会发展成精而深,小而全。
根据「用户需求漏斗」,你可以看出,越往漏斗的上方、能覆盖到越多的用户、能越早和用户建立联系,就拥有整个产业链条的话语权。
做内容和做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流派,专注做好一个擅长的,可以活下来,但是打痛了两个不同领域的技能,可以活的更好,比如会做内容,也会做流量。
过去四年的新媒体创业,我最大的感觉是每天都在学习,接触新的东西,包括新的平台,名词,玩法和模式,最开始,我尝试打通了三个领域的专业技能,营销策划,内容和流量。
像我这样的个体,不是很好完全复制,对个人专业依赖有点大,但是模式可以复制,那就是让自己叠加技能,从只懂内容,到懂点推广,或者再懂点策划,变得更值钱,也就能创造更大更多价值。
专而精只是一个切入,真正要成事还是要提升认知,多点技能,才能驾驭。
和团队开个项目会议只要15分钟,写一篇完整的公众号文章可能要一小时,做一个初步的品牌新媒体营销策划ppt至少要三小时,能真正入门一个行业可能要要三年,真正精通一个行业也许要十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行合一,说到做到。
快过年了,祝大家假期充实,愉快,不要想太多,专注提升自己就对了 ,我也打算趁假期多读几本书,看几部好电影,在共享市场部社群和大家多分享每日读书感悟。
李鸿章晚年曾手书一帧对联。
上联是: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是: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这就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重臣,最后的人生感悟,与你共勉。
昨天还特意发了个朋友圈,放假也要有仪式感。看看姐威武雄壮的背影,有人留言,这个照片的内心独白:看,这都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参考阅读:
共享市场部社群2021年招募!
抖音运营实战技能篇(下)25361字,慎点视频号运营战略地图推荐四篇有用的干货精选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duzhe.cn/fb07aAgQ8UAFWDVVR.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